新译佛典
译经阁分为「甘珠尔」与「丹珠尔」两部分,分别罗列已经汉译、校对和润稿完整的经论,并提供阅读与下载;以及正在翻译中与计画翻译的经题目录。目前的译经顺序以《甘珠尔》中的「经」与《丹珠尔》中五部大论相关「论典」为主。我们深知一部佛典翻译需要经过不断的推敲与审订,「圆满法藏」翻译团队是由佛法上师、僧众、专业译者、种子译员、各版本学与汉文专家所组成,愿将一切翻译成果与大众共享。宏大的计画,诚难做到十全十美,愿尽现在世最大的努力圆满这个计画,也期盼您的参与和回馈。如您对译文有任何的建议,请来信至 info@ymfz.org
2025 年 5 月 13 日
Published by liv at 2025 年 5 月 13 日
未分类
佛陀驻锡于揭伽国期间,某日午前,他前去坡娜鸠罗长者与长者妇摩娜鸠罗的家中化缘。在主人夫妇的咨问下,佛陀为这对感情深笃且彼此忠贞的夫妻解释了「希望生生世世相守,就应持守断除杀、盗、淫、妄、酒等五戒」的道理,并藉此因缘,回应同行比丘们对五戒利益的提问,透过着重描述地狱异熟果,旁及等流果的方式,开示不守戒律、不事修行所导致的严重果报,复以人间善果为例,说明持戒修行的功德利益,彰显持守五戒的重要性。
2025 年 5 月 13 日
Published by liv at 2025 年 5 月 13 日
未分类
世尊在灵鹫山上与无量比丘、菩萨大众集会时,月藏菩萨向世尊请问:应当如何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为答此问,世尊以「月轮无有分别,而能除一切暗」为譬喻,展开「无分别法门」的教授,包括:信解行位(资粮道、加行道位)者应当修习「断除能、所二取分别」为主的法门,以成就「有漏般若波罗蜜多」;到了圣者境界(大乘见道位以上),则修习「离一切分别」的「无漏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最后,佛陀则以「一切皆超相状、自性、体性」,总结般若波罗蜜多法门。
2025 年 5 月 13 日
Published by liv at 2025 年 5 月 13 日
未分类
佛陀在灵鹫山上,向阿难、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随众,以及无量菩萨摩诃萨宣说「阿字法门」。「阿」字,其义为「无生」,一切大乘教法皆因佛陀为阐述诸法无生之理而说,其精髓又在《般若经》。而本经可谓篇幅最短的《般若经》,但也已经完整无缺地总摄了一切《般若经》的内涵。
2025 年 5 月 13 日
Published by liv at 2025 年 5 月 13 日
未分类
信为道源功德母。于大乘发起信心,乃是究竟二利的起点。本经便是开演「于大乘发起信心」这一关键的殊胜经典。
2025 年 5 月 13 日
Published by liv at 2025 年 5 月 13 日
未分类
本经主题在阐释如来三身(trikāya)。经载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地藏菩萨请问世尊关于「佛身」的问题,世尊乃以「三身」作了回答,而「三身」亦可作为描述佛果位的不同面向。如本经所述,法身(dharmakāya),指诸佛的自性;受用身和变化身,被理解为法身的化现,或者说它们是诸佛事业的化现。受用身(saṃbhogakāya),有时被译为「报身」,是佛陀在菩萨面前所呈现的显相;变化身(nirmāṇakāya),有时被译为「化身」,是任何信解行地凡夫都可以看到的佛陀的形相。总之,佛陀示现各种形相,主要是为了对不同的众生开示佛法,令其解脱。
2025 年 5 月 12 日
Published by liv at 2025 年 5 月 12 日
未分类
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时,应阿难尊者所问,开示了「菩提心如金」的道理:菩提心的功德(属于世俗菩提心)如同各式金器,而菩提心的本性则不曾变异,就如同金子,本质不受外在形制而有更易。此喻既说明了世俗、胜义菩提心二者不一不异的关系,也说明了由于胜义菩提心自性清净,智慧从此而生,所以应当修习世俗菩提心──也就是勤于自他二利、修习诸法非实有的道理。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hero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类
本经透过层递比较,说明禅定三昧,是为最上,应当受持、修习。一开始,佛在王舍城于三万比丘、五千菩萨及人天眷属大众之中,默然入定,引发众人疑惑,后来文殊师利法王子请求佛陀出定,阿难遂向佛陀请教“多闻智敏却仍难成菩提”的原因,以及为何佛于一切契经中,皆盛赞三昧与最上智。应阿难所请,佛陀以引导问答的方式,开示了相关的法义。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类
本经有两项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授记:释迦牟尼佛讲述了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在一个叫做「华源」的世界里,有一尊佛叫做「华生」。华生佛向得胜王及其眷属作了开示,并授记宝源王子将会成佛,当时的华生如来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而当时的宝源王子则是现在的观自在菩萨。另一主题是华生如来所开示的教法:五蕴不坚无实,然而凡夫却执着五蕴为坚实,并执着四种颠倒想——即视五蕴为恒常、可爱、洁净、真实,因此受苦。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类
《圣说四法大乘经》是关于“四法”的开示,此处“四法”特指能胜伏已造作、已积集之恶的四个要素:破恶正行、对治正行、还净力、依止力。按此经所说,若具足这四个要素,则能令恶业果报不能生。这成为大乘理论与实修中一个重要见地。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类
戒、定、慧三学是佛教修道的核心内涵,也是佛陀的追随者们所奉行的圭臬。佛陀游行讲学至毘舍离近郊的娑罗树林时,主动向比丘大众宣说「常习戒定慧,能断贪瞋痴、出离三有」的道理。
2025 年 1 月 15 日
佛世尊在跋耆国(Vrji/ཡུལ་བྲྀ་ཛི)游行教学期间,该国的那雉迦聚落(Nāḍikā/སྒྲ་ཅན)以及首都毗舍离城(Vaiśāli/ཡངས་པའི་གྲོང་ཁྱེར)正值严重瘟疫流行,许多人都因染疫而辞世。即便如此,佛陀仍慈悲地率众,次第游行至那雉迦聚落丶庵没罗园以及毗舍离城等处讲学。在他们进入毗舍离城之前,佛陀吩咐阿难尊者至毗舍离城门口,诵念本经的咒语与偈颂。阿难尊者依教奉行後,在佛陀的威德加持与诸天神的神威护佑下,当地的瘟疫遂得平息。
2025 年 1 月 15 日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类
摩竭陀贤为给孤独长者之女,在佛授记下,远嫁外道掌理之蔗衍城,种下佛法将於此处弘化之因缘。其後,摩竭陀贤女迎请佛陀前往蔗衍城,诸大阿罗汉弟子亦以神变力前往,遂令该地成为佛法弘化之处。佛陀就弟子所问,开示摩竭陀贤女过去世之因缘,亦揭示迦叶佛时代,诘利诘王十种梦境(当时佛是此王之女,名曰金鬘),预示了释迦牟尼佛教法的发展,包括分裂为十八部派之事。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类
佛陀在须弥山顶诸天夜居处,与诸大比丘、菩萨、诸天、非人鬼神等共处之时,透过二十五法,向以秘密主金刚手菩萨为首的大众宣说此一般若波罗蜜多的口诀教授。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类
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应舍利子尊者的请问,宣说归依三宝得福无量,唯有如来能知,远非大兴世间供养的福德所能相比之理。与本经内容相近的经文,尚有:佛答阿难提问而说的《佛说希有挍量功德经》(闍那崛多译)以及《最无比经》(玄奘译)。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类
佛世尊在灵鹫山上时,应观自在菩萨所问,向诸大比丘以及菩萨们宣说了关于初发心菩萨所应修学的要点,包括:从行门来说,应当善护根门、遵循因果、依善知识、不贪轮回,并观世俗轮回如梦似幻;从入定位的立场而言,则应超越有实法与无实法之对立性,使得对于空性的了悟臻于稳定。
2025 年 1 月 15 日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本经佛答梵天以「身随念」虽名一法,实则是以一法为起点丶为入口,逐次引发,步步转进,然後得证「一门遍入一切门,一法遍含一切法」的成就。其轨迹包括从小乘到大乘,从身到语到意三门,从念身丶观心到依行六度,从持戒丶修定到成就智慧,皆可见到法义实践的层层深入推展丶涵蕴升华,以致圆熟。隨即病癒。
2025 年 1 月 24 日
Published by liv at 2025 年 1 月 24 日
未分类
《菩萨戒品释》 题解 《菩萨戒品释》由印度世亲菩萨弟子功德光造。他修习大小乘藏,及声闻十八部派一切宗义,极善巧毗奈耶。弟子约五千比丘,住世说约四百年。著作颇丰,如《菩萨地所分布施次第第九之上注释》、《菩萨地戒品释》、《毗奈耶根本经》及其自释 […]
2025 年 1 月 22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22 日
未分类
《菩萨戒品释》由印度世亲菩萨弟子功德光造。他修习大小乘藏,及声闻十八部派一切宗义,极善巧毗奈耶。弟子约五千比丘,住世说约四百年。著作颇丰,如《菩萨地所分布施次第第九之上注释》、《菩萨地戒品释》、《毗奈耶根本经》及其自释、《毗奈耶行持一百零一羯磨法》等。
2025 年 1 月 21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21 日
未分类
本论作为经疏(mdo 'grel)呈现两大特色:一是论中出现梵文文法分析,比如以梵文复合词的离合释及以梵文格助词的解析法阐释佛名与重要佛教术语等,这些释义法不仅对应梵文文法规则,且其中一些与藏译梵文文法典籍内容相呼应。其二,本论大量引用佛经文句来支持依对三十五佛作发露悔除这一大乘修习法的理由与功效,其中可明确溯源经题的就有七种。此皆对理解藏传佛教释经学以及优化佛教翻译有极大帮助。
2025 年 1 月 20 日
2025 年 1 月 20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20 日
未分类
在月称十六章的《四百论释》中,第十二和十三章以及他的《显句论》的第一章是后来西藏学者,如第一世嘉木漾等,为应成中观学派构建其独有的量学系统的主要经典来源。而这一量学传统是对佛教另一支量学传统,也可以说是真正主流的量学传统,即陈那所创建的量学传统的一次严重的重整。如陈那的量学传统可以被视为是建立在佛教唯识哲学理论之上的,那么月称的在其上述两个作品中暗藏的应成中观量学是站在佛教最高的哲学理论上对量学的一次整编。
2025 年 1 月 20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20 日
本经原经汉译本现存四种版本,批注本则有世亲(Vasubandhu, circa 4th -5th)注解针对本经(以下简称原经)所造、元魏时期菩提流支所译的《文殊师利问菩提经论》(CBETA, T26, no. 1531,以下简称「世亲《论》」或「《论》」)一种,而藏译本则由天主觉(Surendrabodhi, circa 8th )以及耶谢德(ཡེ་ཤེས་སྡེ། circa 8th )合译(以下称为原经藏译)。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本论是对佛三身(trikāya)的礼赞及其注释。根本颂共有四颂,以前三颂分别宣说法身(dharmakāya)、报身(saṃbhogakāya)、化身(nirmāṇakāya)的本质,最后以第四颂作发愿。注释对第一颂的解说最为详细,重点解答了「何以体性『非一非多』的法界,能成为自他广大圆满利益所依处」的疑问 。在对第二、三颂的注释中,则补充宣说了佛于色究竟天圆满成佛后,变现化身于人间再次示现成佛以成办众生利益。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类
遍知,即详细了解。般若,即慧。波罗蜜多,即最胜性和到彼岸。心,即主要和总摄。据此,题名之意为,详细了解智慧最胜到彼岸的经之总摄的意思。此《心经释》为已知藏文《甘》《丹》中关于《心经》的八个注释的其中一部。作者为11世纪的印度论师吉祥贤。据Lopez (1988) 说,关于此师的资料鲜少。此论是其唯一传世之作。此《释》也是诸《心经释》中最多也是最明显使用唯识三自性见而作的注释。释文中更配以五道之说。其比经咒释也被后来如格西语自在教增等采用。另有说此师曾教西藏译师鄂・洛丹喜饶《辨法法性论》。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类
遍知,即详细了解。般若,即慧。波罗蜜多,即最胜性和到彼岸。心,即主要和总摄。据此,题名之意为,详细了解智慧最胜到彼岸的经之总摄的意思。此《心经释》为已知藏文《甘》《丹》中关于《心经》的八个注释的其中一部。作者为11世纪的印度论师吉祥贤。据Lopez (1988) 说,关于此师的资料鲜少。此论是其唯一传世之作。此《释》也是诸《心经释》中最多也是最明显使用唯识三自性见而作的注释。释文中更配以五道之说。其比经咒释也被后来如格西语自在教增等采用。另有说此师曾教西藏译师鄂・洛丹喜饶《辨法法性论》。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类
〈智慧品〉主要解说二谛的建立,成立欲证得解脱须通达空性,广说成立人丶法空性的正理。〈回向品〉则以造论功德作总回向与别回向。《难语释》将此二品中的难题,以简洁问答方式阐明。此篇二品《难语释》,原典中未注明作者丶译者,与另一部论藏中所收善天着《入菩萨行解说难语释》比较,应是摘录其中的二品来解释内容。因此,本注释作者亦是善天,并由印度堪布喜热古玛惹及译师善慧共同译校而成藏文。
2025 年 1 月 15 日
2025 年 1 月 12 日
Published by hero at 2025 年 1 月 12 日
未分类
佛陀开悟后,于禅定境界中,为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摩诃萨宣说诸法真如的体、相、用。其内容后经结集,就成为《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