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有两项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授记:释迦牟尼佛讲述了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在一个叫做「华源」的世界里,有一尊佛叫做「华生」。华生佛向得胜王及其眷属作了开示,并授记宝源王子将会成佛,当时的华生如来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而当时的宝源王子则是现在的观自在菩萨。另一主题是华生如来所开示的教法:五蕴不坚无实,然而凡夫却执着五蕴为坚实,并执着四种颠倒想——即视五蕴为恒常、可爱、洁净、真实,因此受苦。
与本经授记主题类似的汉译经文可参见《观世音菩萨授记经》(CBETA, T12, no. 371)、《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CBETA, T12, no. 372)。
敬礼一切佛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
尔时,世尊告胜喜菩萨摩诃萨曰:
「善男子!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世界名曰『华源』。彼世界地平如掌,富乐炽盛,五谷丰熟,安隐欢喜,人民众多,具足充满。善男子!华源世界有佛,号曰『华生如来.应供.正遍知』,彼佛今现住世,为四众、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现在说法。
「善男子!华源世界有人王出世,为转轮王,统领三千大千世界,名曰『得胜』。善男子!得胜王世1,人民安乐,具行十善,于己妻室喜足而住。国人纯修一乘,所谓:纯修于大乘,修于上乘,修于胜乘,修于妙乘,修于最胜尊上、无上无上上、无上乘,修于无等乘,修于无等等乘,修于不思议乘,修于无量乘2。善男子!得胜王世3,唯有大乘,尚不闻余乘之名。
「善男子!得胜王有九万九千后妃眷属,众妃不修余乘,纯属大乘,昼夜一心希求于法、好乐于法。善男子!得胜王有一王后,名曰『宝德』,其为菩萨,殊妙可爱4,正信佛、法5、僧,归属大乘,昼夜求法,好于法乐6。
「善男子!宝德王后坐于大狮子座[时],从彼怀中出生一子,天庄严具以为严饰,身着天衣,相好庄严,名曰『宝源』。甫一降生,即结跏趺,问其母曰:『母后!华生如来尚住世否?』
「尔时,宝德王后告其子曰:
『独子!彼遍智、无上世间护、
令众欢喜者,现住人天世。』
「尔时,宝源王子即白父母:『父王、母后!愿来至此!应往华生如来.应供.正遍知所,于彼瞻视、顶礼、供养、承事,从彼听法。何以故?父王、母后!彼[华生]如来于人天世间行诸难行7。
「『救护未脱者,能开盲者目,8
于法极勇健,不动如须弥。』
「尔时,得胜王与宝德王后旋即抱儿,偕同后妃眷属及与仆从,往诣世尊。至已,绕佛七匝,献真珠璎珞,价值百千。献已,坐会众中。
「善男子!尔时,宝源王子以神通力,飞腾虚空而住,去地七多罗树,以宝雨、华雨、香雨普散、遍散,散于华生世尊,散已,白世尊言:
「『导师已越渡,令众脱苦河,
为瞻遍智尊,故我来诣此。
无上世间护,所示诸功德,
一切人天世,无有如汝者。
众生堕恶习,随转贪瞋者,
先令入小乘,而后说大乘。
善巧具勇悲,能以法义者,
于法令生信9,说法功德源。
诸法无生故,知其不坚实,
汝以悟法性,而行诸难行10。』
「宝源王子以此偈言赞叹世尊已,即作绕行,复坐其前。
「尔时,世尊视瞻十方,其目修广如莲华叶,知四众之心与心所思,即告得胜王曰:
「『大王!彼五蕴者不坚无实,愚人凡夫却作实想。大王!诸蕴者,色恶生臭,亦出脓血,如木、瓦砾11、亦如道路,不坚、不动12,喜忧相杂,染爱锁链交相连缀,烦恼炽盛,实应毁厌。[然诸凡愚,]于不坚实而作实想,于无常者而作常想,于不可爱作可爱想,于不洁净作洁净想,于不真实作真实想。大王!五蕴乃由自业所画。大王!譬如孔雀尾具五色,彼非画师所画,亦非染色,乃彼自业所画。大王!诸凡愚者,亦彼自业所画,因缘相生。』
「尔时,无能胜自在菩萨摩诃萨于彼会中,从座而起,绕行世尊已,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十指掌,礼佛白言:
「『世尊!此诸蕴者,色恶生臭,亦出脓血,如木、瓦砾、墙壁、亦如道路,不坚、不动,愚迷凡夫却作实想。彼等乃为颠倒,如盲似迷,陷于愚痴,覆于暗翳,众见稠林之所遮蔽。世尊!此四法蕴13,深如虚空。世尊!颇有众生,得闻是经言说章句,生实信否?』
「华生世尊告[无能胜自在]菩萨摩诃萨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皆为净诸众生而出兴于世,随其所乐为众说法,为爱逼者,能断其爱,为苦迫者,能除其忧,知诸法无实如同虚空,能令众生住于法性,是谓诸菩萨能净众生。』
「华生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说此众生教法已,得胜王即携其子、宝德王后,并偕后妃眷属以及仆从,剃除须发,于世尊前舍俗出家。
「尔时,世尊告会众曰:『诸善男子!汝等且观此幼王子!诸善男子!此善士已于九百九十万俱胝那由他佛所植诸善根,一切生中演说佛法。此人[一切生中]恒作善士父。善士恒时成熟众生,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男子!我般涅槃后,此宝源王子即当作佛,坐众宝庄严菩提树下,证菩提时,号曰「普明高显吉祥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14」。彼世界名「众宝普严15」,有无量声闻众。彼佛寿量九十六俱胝那由他劫。彼像法住世七百五十万岁。』
「善男子!尔时,[华生世尊]说彼菩萨摩诃萨授记事时,八万四千含生得无生法忍。善男子!时彼如来,岂异人乎?汝勿怀疑,莫作是观。何以故?善男子!时华生如来者,即阿弥陀如来.应供.正遍知是,于彼世界演说佛法。善男子!时彼宝源王子,岂异人乎?汝勿怀疑,勿造斯观。何以故?善男子!时得胜王之子,即观自在菩萨是,[华生]如来亲自授记彼当作佛。」
尔时,彼会中之胜喜菩萨摩诃萨即向世尊合十指掌,而白世尊:「世尊!今此法门,众生未植善根者,经耳尚难,何况若自书写、若教人书、若受持、读诵,或以鲜花、烧香、末香而作供养?」
尔时,世尊告胜喜菩萨摩诃萨曰:「善男子!若有众生,承事恒河沙数诸佛世尊,乃得闻是经典。善男子!若有众生,闻是法门不生怀疑,命终之后,当生极乐世界。善男子!在在处处,若人受持此经,此处即是所应礼敬。善男子!后世后时,若有女人受持、读诵此法门,后当生极乐世界,是为最后女身[,更不复受],临命终时,当能得见阿弥陀如来。」
世尊说是语已,胜喜菩萨摩诃萨与诸菩萨、比丘、一切会众,及诸世间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皆大欢喜,于世尊所说,称扬赞叹。
圣辨法义大乘经
印度和尚胜友、施戒、主校译师佛僧耶谢德翻译、校订、抉择。
敬礼一切佛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和大菩萨众共会一处。
当时,世尊向胜喜菩萨摩诃萨说道:
「善男子!过往无数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个名为『华源16』的世界。那个世界地面平坦如手掌,富足安乐,五谷丰收,和平幸福,人民众多,充满世界。善男子!华源世界的佛,名为『华生如来.应供.正遍知』,现在仍然住在世间,为四众、天神、龙族、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和非人等众生开示佛法。
「善男子!在华源世界中,曾有一位叫做『得胜』的人王降生,他是转轮圣王,统治着三千大千世界。善男子!得胜王在位时期,人民生活安乐,遵从十善之行,对自己的妻室满足欢喜。所有国民纯修一乘。所谓一乘,指的是纯修于大乘,修于上乘,修于胜乘,修于妙乘,修于最胜尊上、无上无上上、无上乘,修于无等乘,修于无等等乘,修于不思议乘,修于无量乘。善男子!在得胜王的时代,除了大乘教法,其他乘的名字并未传开。
「善男子!得胜王有九万九千位后妃眷属,她们修持的并非其他乘教法,而是纯粹奉行大乘佛法,日夜专注于追求佛法、喜好佛法。善男子!得胜王有一位王后,名叫『宝德』,她是一位菩萨,非常贤善美丽,正信佛、法、僧,归属大乘,日夜追求佛法,喜好佛法的乐趣。
「善男子!宝德王后坐在大狮子座上时,从她怀中诞生了一位王子,他的名字叫做『宝源』。他全身装饰着天神的庄严,身着天衣,相好庄严。一降生,他就结跏趺坐,问母亲说:『母后!华生如来现在还住在世间吗?』
「当时,宝德王后对儿子说道:
『独子!彼遍智、无上世间护、
令众欢喜者,现住人天世。』
(『唯一的孩子啊!那位具有遍知智慧的、无上的世间守护者、令众生感到欢喜的佛,现在正住在人天世间。』)
「当时,宝源王子即向父母说道:『父王、母后!请到这里来!应该去见华生如来.应供.正遍知,向他瞻视、顶礼、供养、侍奉,并聆听他的教法。为什么呢?父王、母后!那位华生如来在人天世间行着一切难行的事业。
「『救护未脱者,能开盲者目,
于法极勇健,不动如须弥。』
(「『救护者(佛陀)能令未度脱者获得解脱,开启盲者的双眼,在法上极其勇猛,像须弥山一般不可动摇。』)
「随后,得胜王和宝德王后便抱着儿子,带着后妃眷属和仆从,前往拜见世尊。到达后,绕行世尊七周,献上价值百千的珍珠璎珞。献供后,便坐在会众之中。
「善男子!当时,宝源王子以神通威力,上升到虚空中,离地面七棵多罗树高处,普遍散布珍宝雨、花雨、香雨,一再散落在华生世尊身上。散布之后,向世尊启白:
「『导师已越渡,令众脱苦河,
为瞻遍智尊,故我来诣此。
(「『导师您已经超越[有寂二边],也能救众生度越宽广的苦河。
为了瞻仰具遍知智慧的您,我特来拜谒。)
无上世间护,所示诸功德,
一切人天世,无有如汝者。
(『无上的世间救护主,您显示的诸多功德,
在人天世间中,无人能够比拟。)
众生堕恶习,随转贪瞋者,
先令入小乘,而后说大乘。
(『对于堕入恶劣习气,生起贪瞋的众生,
先令他们修习小乘,然后再说大乘法。)
善巧具勇悲,能以法义者,
于法令生信17,说法功德源。
(『您善巧、勇猛,且具有大悲心,以法义令众生对佛法生起信解,
因开示佛法,而成为功德的源泉。 )
诸法无生故,知其不坚实,
汝以悟法性,而行诸难行18。』
(『您了知诸法无生、非坚实,
您了悟法性,于是您行着难行的事业。』)
「宝源王子以这则偈言赞叹世尊,随后绕行世尊,接着坐在他的面前。
「当时,世尊望向十方,他的眼睛开广,如莲花瓣一般。世尊知道四众的心与想法,便向得胜王说道:
「『大王!五蕴是不坚实的,愚人凡夫却把它们想作是坚实的。大王!诸蕴颜色丑恶、散发恶臭,流出脓血,就像木头、瓦砾、道路一样,它们是不坚实的、没有摇动的、与喜悲相连的,被染爱的连环套索不断串连,烦恼众多,应当被人厌恶。[然而愚人凡夫]却视不坚实的蕴为坚实,视无常为恒常,视丑陋为美好,视不洁净为洁净,视不真实为真实。大王!五蕴是由自己的业力所绘画的。大王!就像孔雀尾羽具有五种色彩,那不是由画师绘制的,也不是被染色的,而是由自己的业力形成的。大王!凡夫愚者也是如此,由自己的业力塑造,互为因缘相生。』
「当时,会众中有一位无能胜自在菩萨摩诃萨,从座位上站起来,绕行世尊,随后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躬身敬礼,双手合十,对世尊说道:
「『世尊!这些蕴,颜色丑恶、散发恶臭,流出脓血,就像木头、瓦砾、墙壁、道路一样,不坚实、没有摇动,但愚人凡夫却视之为坚实,颠倒真假,就像盲人、迷惑之人,流陷在愚痴中,好似黑暗、朦胧、眼翳遮挡了一切,各种[错误]见解的茂密丛林遮天蔽日。世尊!这四法蕴非常深奥,像虚空一样。世尊!是否有众生,听闻这部经典所言章句时,相信它是真实的?』
「华生世尊对无能胜自在菩萨摩诃萨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们降生世间,是为了净化众生,随顺众生的信乐为其说法。为贪爱所困者,能断除他们的贪爱;被痛苦所迫者,能解除他们的忧苦。菩萨摩诃萨们了知一切法无实,如同虚空一般,从而能让众生安住于法性。所谓菩萨众能净化众生,就是这个含义。』
「华生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为众生说完这教法后,得胜王带着儿子和宝德王后,连同后妃和仆从,全部剃除须发,在世尊座前出家。
「那时,世尊告诉会众说:『善男子们!你们看这位年幼的王子!善男子们!这位善士已经在九百九十万俱胝那由他位佛前种下善根,每一世中都在演说佛法。这一位(得胜王)在每一生中都是这位善士的父亲。这位善士一直都在令众生成熟,令他们获得无上正等正觉。善男子们!在我般涅槃后,这位宝源王子将即刻成佛。他将坐在众宝庄严的菩提树下,证得菩提,名为「普明高显吉祥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的世界名为「众宝普严」,拥有无量声闻众。这位佛的寿命有九十六俱胝那由他劫。他的像法时代将住世七百五十万年。』
「善男子!那时,[华生世尊]讲说这位菩萨摩诃萨授记之事时,有八万四千位有情众生获得了无生法忍。善男子!那时这位如来,你会认为他是别人,而对此产生疑惑、犹豫。不要这样看待此事!为什么?善男子!当时的华生如来,就是阿弥陀如来.应供.正遍知,在那个世界演说佛法。善男子!当时的宝源王子,哪里是别人?不要怀疑,不要这样看待。为什么?善男子!这位得胜王的王子,就是观自在菩萨,[华生]如来亲自授记他即将成佛。」
那时,胜喜菩萨摩诃萨在会众中合十指掌,对世尊说:「世尊!现在这个法门对于还未培植善根的众生来说,就连听闻都很困难,更不用说亲自书写、教他人书写、受持、读诵,以及献上花朵,或熏香、香粉等香品作供养了吧?」
那时,世尊对胜喜菩萨摩诃萨说:「善男子!只有已经侍奉恒河沙数诸佛世尊的众生,才能得闻这部经典。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听闻这个法门而不生怀疑,那么在他命终之后,将往生极乐世界。善男子!任何地方,若有人受持这部经典,此地都值得被礼敬。善男子!后世之中,若有女人受持、读诵这个法门,命终后也将往生极乐世界,这将是她最后一次生为女身,临终之时,将能见到阿弥陀如来。」
世尊给予此般开示后,胜喜菩萨摩诃萨与众位菩萨、比丘、所有会众,以及各个世间的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皆大欢喜,咸皆称扬赞叹世尊所言。
圣辨法义大乘经
印度和尚胜友、施戒、主校译师佛僧耶谢德翻译、校订、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