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应舍利子尊者的请问,宣说归依三宝得福无量,唯有如来能知,远非大兴世间供养的福德所能相比之理。与本经内容相近的经文,尚有:佛答阿难提问而说的《佛说希有挍量功德经》(阇那崛多译)以及《最无比经》(玄奘译)。
本经目前可知的最早汉译本,是西夏干佑十五(1184)年岁次甲辰九月十五日,仁宗皇帝饬令大量刻印流布五万一千份的《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译者是当时受封为兰山智昭国师的德慧法师。德慧法师兼通梵文、藏文、汉文与西夏文,其所译《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除了序分与流通分较德格版的藏译本略多数语之外,内容基本上与德格版一致。至于该汉译本究竟系译自梵文或藏文,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但多数西夏研究与文献学的学者们倾向主张该译本译自梵本。
西夏仁宗皇帝当时正值本命年,为此发愿行善,广兴佛事;他深信诵持此经能免轮回,遂要求臣吏僧民每日持诵、供养此经。
后来此经散佚,不复见于汉文藏经。至20世纪初,此经的汉文及西夏文译本连同画卷随着考古发掘而在黑水城出土,现存两部,皆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据悉为目前仅见的古代汉译本来源。在本计划从藏文重新翻译本经之前,黑水城的西夏汉译本,仅于西夏研究的学术圈内受到少数学者所关注,普罗信众无从亲近此一殊妙经典。希冀藉此新译的因缘,令此经重新流传于汉地。(圆满法藏.佛典汉译 编辑部)
顶礼三宝。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具寿舍利子独居静处,心生是念:「善逝法主2,导师今在,我当前往,问此等义:若具信善男子、善女人,归依3于佛,归依于法,及比丘僧,是人得福,当有几许4?」
尔时,具寿舍利子,于日晡时5,从禅定6起,诣世尊所。至已,礼世尊足,退坐一面。坐已7,白世尊言8:「大德!向我独居静处,方正住时,心生是念:『若具信善男子、善女人,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及比丘僧,是人得福,当有几许?』9」
如是问已,世尊告具寿舍利子曰:「舍利子!汝为利益安乐众生,悲愍世间,令得义利10,利乐人天,而作是问。善哉!善哉!汝诣如来11,欲问此义。12舍利子!我今当以譬喻宣说,令汝知之13。」
「此瞻部洲,并诸小洲,纵广七千由旬。设若有人,具足如是神变威力:能移瞻洲所居有情,至他方世界,[亦令彼地,]14平正如掌;复以七宝建塔,所谓: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玛瑙、砗磲15,量等瞻洲,积至梵世;复以天香、天华16、天鬘、天盖、幢幡,供养彼塔。是人复具如是神力:能移四大海水,至他方世界,[复以]摩鲁迦17麻油满盛,如四大海,中立灯炷,量等须弥,如是旷劫,燃灯不绝。舍利子!于意云何?是人以此,得福多不?」
白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出过一切声闻、独觉。世尊!此乃如来18境界。善逝!此乃如来境界。」
告曰:「舍利子!是人19所得福蕴,比善男子、善女人,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所得福蕴,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数分、计分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说是法门时,三千大千世界动,遍动,等遍动;震,遍震,等遍震;涌,遍涌,等遍涌。20尔时,空中出大电光,诸天亦出鼓声。具寿阿难即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云何受持?」世尊告曰:「阿难!是名『无边门成就』法门21,以是名字,汝当受持。汝22于此义,应如是见,如是受持。」世尊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子及诸比丘,23于佛所说,称扬赞叹。
圣三归依大乘经。
印度和尚一切智天与主校译师佛僧白则(吉祥积)翻译、校订、抉择。
顶礼三宝。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僧共处。
当时,舍利子尊者独自一人居于寂静处。他思忖着:「导师──善逝法主──如今在此,我应当前去谒见,请示这般道理:若有具足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归依佛陀、正法以及比丘僧,此人将有何等福德?」
随后,舍利子尊者便于向晚时分出定,前往世尊所在之处。抵达该处后,舍利子尊者以头顶礼世尊的双足,接着便退下,坐于一旁。
坐定后,他向世尊请教道:「大德!当我独自居于寂静处而入定时,心中起了这样的念头:『若有具足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归依于佛陀、正法以及比丘僧,此人将有何等福德?』」
如此禀告之后,世尊便为他开示道:「舍利子!你为了饶益诸多众生,令大众获得安乐,并且悲悯世间,成办众生的义利,使天人与人道众生得享利益与安乐,因此提出此问。善哉!善哉!你愿来到如来跟前,请示此般道理。为令你明白通晓此义,我将藉由譬喻加以宣说。」
「此瞻部洲长宽各有七千由旬。假使有一人具备如此这般神变威力:能将此瞻部洲的众生全都移往其他世界,使瞻部洲变得有如掌心般平坦匀称,并在其中以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玛瑙、砗磲等既多又广、等同于瞻部洲的珍宝,兴建宝塔,且该塔高耸,直入梵天世间;他又用天香、天花、天鬘、天盖、幢幡,供养该塔。接着,此人又运用神变威力,将四大海水移往其他世界,再盛满多如四大海水的摩鲁迦麻油,于麻油中竖起高如须弥山的灯炷,不断燃灯,就这么历经了一劫又一劫。舍利子!你心中是怎么想的?此人的福德可多么?」
舍利子禀告道:「世尊!多。善逝!多。这已经超越了一切声闻与独觉。世尊!这是如来的境界。善逝!这是如来的境界。」
佛陀开示道:「舍利子!前述福德,尚且不及任何一位善男子、善女人,归依佛陀、正法以及比丘僧所得福德的百分之一,也不能及其千分之一、十万分之一,乃至不及其数分、计分甚至优波尼沙陀分的一分。」
正当佛陀说此法门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出现摇动、强烈摇动以及处处极为强烈的摇动,也出现了地鸣、强烈地鸣以及处处极为强烈的地鸣,亦出现地面起伏、强烈起伏以及处处强烈的起伏,同时,空中闪现着炽耀的电光,众天人则纷纷击奏鼓音。
接着,阿难尊者向世尊请问道:「世尊!此法门的名称是什么呢?又该如何受持呢?」
世尊说道:「阿难!你应当受持所谓『无边门成就』法门。应当如此这般看待、受持此法。」
世尊给予此番开示后,舍利子尊者以及其他比丘们咸皆称扬赞叹世尊所言。
圣三归依大乘经。
印度和尚一切智天与主校译师佛僧白则(吉祥积)翻译、校订、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