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58 《圣梵天所问大乘经》

本经佛答梵天以「身随念」虽名一法,实则是以一法为起点丶为入口,逐次引发,步步转进,然後得证「一门遍入一切门,一法遍含一切法」的成就。其轨迹包括从小乘到大乘,从身到语到意三门,从念身丶观心到依行六度,从持戒丶修定到成就智慧,皆可见到法义实践的层层深入推展丶涵蕴升华,以致圆熟。隨即病癒。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3992 《圣伽耶山顶经疏》

本经原经汉译本现存四种版本,批注本则有世亲(Vasubandhu, circa 4th -5th)注解针对本经(以下简称原经)所造、元魏时期菩提流支所译的《文殊师利问菩提经论》(CBETA, T26, no. 1531,以下简称「世亲《论》」或「《论》」)一种,而藏译本则由天主觉(Surendrabodhi, circa 8th )以及耶谢德(ཡེ་ཤེས་སྡེ། circa 8th )合译(以下称为原经藏译)。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59《圣梵施所问大乘经》

本经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不空见菩萨关于修行心态及行动的开示,第二段则是佛陀针对「愚昧修行人」的开示。这部佛经,针砭「自以为是的修行人」,也直接揭示「谤僧害僧实为无知,果报极其严重」,可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所说的「十恶轮」内容相呼应。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22,4003,&4004《圣临终智大乘经暨经注二则》

本经始于虚空藏菩萨向佛陀请教「菩萨临命终时,应如何看待自心」。为答此问,佛陀提醒虚空藏:菩萨应当「修习」临终智。所谓的修习,也就是数数思惟、分别观想。这意味着,临终智法门不仅是临终时的口诀教授,更是每日都需串习思惟的微妙法义。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4005 《菩提堕犯发露悔除释》

此论讲解经由对三十五佛发露悔除,以净化菩提萨陲之堕犯的方法。论着标题系依梵文及藏文经题用字皆含有之「堕」义,并延续玄奘采用「发露悔除」之译例。这部释论为西藏本土关於三十五佛法门的着述开辟了先河。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98 《圣弥勒发趣大乘经》

本经的主题是弥勒菩萨的本行事迹,属于为数不多的珍贵弥勒经典之一。经题中的「发趣」一词,可从两层涵义加以理解:其一,佛陀的补处「弥勒菩萨」最初「趣向」菩提、发无上心;其二,要「趣入」诸法实相不可思议境界,必须次第勤修菩提道──从慈心、菩提心而广学菩萨行,而贯串这整条修行之道的精神,便是无有偏党的「平等心」(舍心)。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4006 《菩提堕犯发露悔除释—菩提萨埵学处次第》

本论作为经疏(mdo 'grel)呈现两大特色:一是论中出现梵文文法分析,比如以梵文复合词的离合释及以梵文格助词的解析法阐释佛名与重要佛教术语等,这些释义法不仅对应梵文文法规则,且其中一些与藏译梵文文法典籍内容相呼应。其二,本论大量引用佛经文句来支持依对三十五佛作发露悔除这一大乘修习法的理由与功效,其中可明确溯源经题的就有七种。此皆对理解藏传佛教释经学以及优化佛教翻译有极大帮助。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12 《圣缘起大乘经》

这部《圣缘起大乘经》是藉由观自在菩萨请问造塔增福之法的因缘,世尊所给予的关于〈缘起偈〉殊胜性的开示。“缘起”的教法由著名的〈缘起偈〉所概括,据经典记载,优波底沙就是因为从马胜比丘处听到这个偈颂,得法眼净,之后加入佛教僧团。在本经中,这个〈缘起偈〉由世尊在三十三天亲自为观自在菩萨宣说,并教导“此缘起者,即诸如来法身。何人见缘起,彼即见如来。”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4045 《菩萨戒品释》普及版

《菩萨戒品释》由印度世亲菩萨弟子功德光造。他修习大小乘藏,及声闻十八部派一切宗义,极善巧毗奈耶。弟子约五千比丘,住世说约四百年。著作颇丰,如《菩萨地所分布施次第第九之上注释》、《菩萨地戒品释》、《毗奈耶根本经》及其自释、《毗奈耶行持一百零一羯磨法》等。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14 《教诫频婆娑罗王大乘经》

本经中,佛陀于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了知调伏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的时机已到,便与眷属以神通飞腾至王宫,并坐于宫门前座位。遂引发了戏剧性的开场——国王从王宫中举起一块巨石,掷向佛陀,巨石竟然悬停在半空中,宣说了关于无常的偈颂,从而使国王心生信乐,并引发其与佛陀在王宫门前的一番问答。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15 《教诫拔嗟国优填王大乘经》

本经记载佛陀教诫优填王(应修习无我以战胜我执大敌)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大城为大众说法时,观知调伏拔嗟国优填王的时机已到,便偕会众前往拔嗟国。途中,恰遇优填王率领四军,前往征讨建志补罗。因古印度文化认为,征战途中遇到沙门,是不祥之兆。因此优填王怒而取箭,射向佛陀。但箭却在空中盘旋,并宣说了关于瞋恚能生痛苦的偈颂。优填王随即对佛陀心生信乐,向佛陀顶礼后,坐在一边。 于是,佛陀教诫优填王,他一直引以为豪的胜绩其实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大敌是「我执」。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030 《圣般若波罗蜜多金刚幢大乘经》

佛世尊在王舍城时,应金刚幢菩萨的请法,向人、天、非天等一切大众,从诸法的理体与事相,宣讲了般若的四种含义,并进一步教示透过闻思笃行、为他宣说等四种途径而生起般若智慧的具体行门。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029 《圣般若波罗蜜多金刚手大乘经》

佛在王舍城时,应金刚手菩萨所问,宣说藉由诸法无自性、无相、离实有、不可得,以及其他《大般若经》所说十余种空义而修学般若波罗蜜多的道理。就内容而言,应可将本经视为「藉空观而入般若之道」的总纲。
2025 年 1 月 14 日

Toh0028 《圣般若波罗蜜多普贤大乘经》

佛世尊在摩竭陀国阿兰若法菩提场时,应普贤菩萨之问,向会上诸大具足普贤行的大菩萨们解说「资粮道的智慧乃是相似般若,见道以上的智慧才是真正般若」的道理。佛在《大般若经》中曾为帝释天王广说有所得的相似般若以及无所得真正般若的意涵,而于本经中,则着重宣说二者在地道阶位的界限差别。
2025 年 1 月 14 日

Toh0189 《圣梵吉祥授记大乘经》

世尊将要入舍卫城乞食时,遇到一群幼童,正在玩造沙楼的游戏。众幼童见到世尊,都心生欢喜。其中一名叫「梵吉祥」的童子,将他的沙楼献给世尊。世尊纳受了沙楼,并将它变成一座七宝楼,于四面各立有八万四千柱,楼柱由金、银、琉璃和玻璃所造。梵吉祥童子目睹世尊的神通变化后,以偈颂赞叹世尊,并发愿证得无上菩提。世尊微笑着授记,未来此童子将证菩提,名号「胜一切世间」。最后一段偈颂宣说了佛与佛法的不可思议,以及对三宝的信心将带来不可思议的果报。敬礼一切佛菩萨。
2025 年 1 月 14 日

Toh0026《圣般若波罗蜜多日藏大乘经》

佛在摩竭陀国法藏精舍时,应日光明菩萨所问,先以日轮为喻,为大众宣说「方便善巧日三昧」的七种功德:成熟有情菩提苗芽、悲心平等、胜观破惑、对治烦恼、除二取相、解脱四苦、能令有情极喜。接着,佛陀又给予能成办福德、智慧与三昧的法教,启示欲学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当修学一切法无自性等了义理趣,并以多闻、精进、慈心、利他、禅定、修学无我等学处,总结大乘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