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圣缘起大乘经》是藉由观自在菩萨请问造塔增福之法的因缘,世尊所给予的关于〈缘起偈〉殊胜性的开示。「缘起」的教法由著名的〈缘起偈〉所概括,据经典记载,优波底沙1就是因为从马胜2比丘处听到这个偈颂,得法眼净,之后加入佛教僧团。3在本经中,这个〈缘起偈〉由世尊在三十三天亲自为观自在菩萨宣说,并教导「此缘起者,即诸如来法身。何人见缘起,彼即见如来。」这一说法亦见于许多经典,比如《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𦼮喻经》:「汝等苾刍!若见缘生,即是见法;若见法,即见佛。」(CBETA, T16, No. 0710)《佛说造塔功德经》:「若有众生解了如是因缘之义,当知是人即为见佛。」(CBETA, T16, No. 0699)
〈缘起偈〉在汉译经典中有各种不同的译文,比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CBETA, T23, No. 1444)在藏译印度论典中,引用这个偈颂时也有各种不同的译文,比如龙树所造《圣法界心髓批注》(Āryadharmadhātugarbhavivaraṇa/འཕགས་པ་ཆོས་ཀྱི་དབྱིངས་ཀྱི་སྙིང་པོའི་རྣམ་པར་འགྲེལ་པ།)。由此可见对梵文偈颂解读方式的多样性,甚至是梵文本身存在多种版本的可能性。因此,此次对〈缘起偈〉的新译谨采取在传统佛经文体中参考多种古汉译后以更贴近古译风格的方式呈现偈颂体,而在现代书面文体中则给出了更贴近藏梵文语法结构的散文体译文。
另外,本经藏译本在〈缘起偈〉前特别冠有梵文音译,暗示其可被用作陀罗尼,故本译文于彼处亦保留梵文音译。德格本《甘珠尔》中,除经部(Toh212)外,本经亦收于其它两处,分别见于事续部(Toh520)、陀罗尼集部(Toh980)。(圆满法藏.佛典汉译 编辑部)
敬礼一切佛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三十三天般荼剑婆罗石4,与马胜比丘等诸大声闻、圣弥勒、圣观自在、金刚手等菩萨摩诃萨俱。此诸菩萨,皆以无量功德宝而为庄严。复与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天等诸天、天主帝释天、干闼婆王波遮旬俱。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5,右膝着于须弥山顶,向世尊处,合掌作礼,白世尊言:「世尊!此等诸天欲请造塔6[之法],故来此会,彼等云何能生梵福7?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于沙门、梵志及余众生、诸天、魔、梵及余世间,云何增长多福?唯愿世尊,为彼等说。」
尔时,世尊即说缘起偈:
「曳 达磨 酰睹般薄婆 酰吨 低商 多陀伽都 希阿婆达
低商 遮 瑜 尼卢达 医凡婆地 摩诃室罗摩拏8
诸法从缘起,缘尽法亦灭,
如来大沙门,常作如是说。9
「观自在!此缘起者,即诸如来法身。何人见缘起,彼即见如来。观自在!若善男子、善女人,信心具足,于未有[塔]处,而能造塔,小至如庵摩罗果许,塔剎10则如针许、露盘11如末俱罗华12许,内置法界缘起偈,是人将生梵福。命终之后,当生梵世;于彼命终,当生净居天13,福分与彼诸天等无有异。」
世尊说是语已,诸声闻、菩萨、一切眷属,及诸世间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皆大欢喜,于世尊所说,称扬赞叹。
圣缘起大乘经
印度和尚天主觉、主校译师佛僧耶谢德翻译、抉择。
敬礼一切佛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三十三天般荼剑婆罗石,与马胜比丘等众多大声闻、圣弥勒[菩萨]、圣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等无量功德宝所庄严的菩萨摩诃萨,还有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那罗延天、大自在天等诸天,以及天主帝释天、干闼婆王波遮旬等共会一处。
当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从座位起身,袒露右边的肩膀,将右膝抵于须弥山顶,朝世尊所在处合掌作礼,接着向世尊问道:「世尊!此等天众意欲请问[如何]建造佛塔,因此来至这会众之中,他们应当如何长养梵福呢?包括诸天、魔罗、梵天在内的一切世间之中,与沙门、婆罗门在内的一切有情相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福德,该如何才能倍胜于前者呢?还请世尊为他们说法。」
于是,世尊便说了缘起偈:
「耶 达日玛 嘿度巴日跋瓦 嘿敦 迭商 达塔噶兜 哈雅瓦迭
迭商 加 尤 尼若达 欸旺筏地 玛哈夏日麻那
诸法从缘起,缘尽法亦灭,
如来大沙门,常作如是说。14
(凡是从因缘所生的法,如来宣说了那些法的因缘和它们的坏灭;
大沙门也如此宣说。)
「观自在!缘起即是一切如来的法身。谁能见到缘起,他就见到了如来。观自在!假使某位具足信心的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在未建有[佛塔]的处所,建造小至如庵摩罗果的佛塔,塔剎则小得像根针,而露盘也只有香榄花(vakula)般大小,并且在[佛塔]内部安置法界缘起偈,他将会生起梵福。在他去世之后,会转生在那些梵天的世界;而当他再从该处去世之后,则会转生在净居天,具有和那些[净居天的]天人们同等的福分。」
世尊给予此般开示后,众多声闻、菩萨、一切眷属,以及世间的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皆大欢喜,咸皆称扬赞叹世尊所言。
圣缘起大乘经
印度和尚天主觉、主校译师佛僧耶谢德翻译、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