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步亦趋——郭冠显老师

当谈及是什么因缘来到圆满法藏计画,郭冠显老师回忆道,这份工作来自朋友的推荐。在深入了解计画后,发现佛典传译的使命深具意义,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截然不同的挑战,更是一个崭新的契机。

过去长期担任国文教师的郭老师,对于语言和文学领域,已经累积一些教学经验。他观察到,古典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日渐式微,相形之下,佛典翻译显得更加迫切且重要。 「这像是语文传承的末班车,如果现在不做,以后恐怕再也没机会做了!」他语重心长的说。

郭老师表示,培训种子译者不仅是知识传承,更在于文化的薪火相传。他认为,中文翻译是语言技巧的高度应用,同时也承载着深远的历史使命。他也笑着说:「事实上,我更应该向学员学习。他们卓越的语言天赋,常常令我自叹不如。」以此展现对种子译者的由衷敬意与期许。

在圆满法藏计画中,郭老师肩负中文课程教学与教材编写的责任。他认为,为学员设计专属的中文教材,看似艰巨,却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他提到宋代皇室设立「译经院」,曾经系统性培养翻译人才,但鲜少留下完整的教学资料;而教材不仅是学员的学习工具,更是未来可被沿用的珍贵资产。

为此,郭老师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教材能够满足当代学员的需求,也能成为未来佛典翻译领域的重要资源与参考依据。

在教学上,郭老师结合录影课程与个别指导,透过详细的书面回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他强调:「翻译佛典不是要成为大文豪,而是要从经典中汲取智慧。」针对想要提升中文程度的学员,他建议从「译师」、「本尊」、「学派」三方向入手,选择自己契理契机的经典,例如以玄奘大师的译本,或观音菩萨的相关经典为起点,逐一全部阅读,再进行深度的学习。

除了中文课程教学,郭老师还参与白话佛典的润文工作,一边润饰文本语句、整理注解内容,并透过这过程,将之编排成教学文本,为学员提供多面向的范例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令郭老师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学员的热情与毅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更佩服大家的是,不论日常如何繁忙,依然能保持高度专注,完成高强度的学习计画。郭老师说道,自己曾经尝试学习藏文,后来实在分身乏术,嘎然而止。却也因此,不得不再次赞叹学员的学习精神。

关于翻译佛典的重要性,郭老师认为,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传承与实践。他引用古代译师的造论因缘——「为令正法久住」与「为欲利乐有情」,作为现代翻译事业的精神指标。对于参与培训工作带来的挑战,郭老师坦言,最大的困难在于时间、体力与智慧的有限性,即使如此,他仍然期待能为学员留下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当谈到对计画的期许,郭老师以「发愿」作为核心。他说,「这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共同祈请,如同古代译经团队,在译经前,会一起祈求佛陀加护。」郭老师又提出「经录」与「大事记」的具体建议,认为记录翻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有利于后人的考察与传承。

最后,郭老师以宋代理学家张载的经典名句——「为往圣继绝学」作结,表达对佛典汉译的深刻期盼。他相信,透过计画集体成员的努力,经典传译的光芒将会普及的更广更远,跨越时空的限制,让正法的力量与智慧之光绵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