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经藏的喜悦——Grace

拥有理性思维且条理分明的Grace,是圆满法藏译者培训的资深学员。从中国完成学业,累积几年职场历练后,独自一人前往澳洲发展。她在财务领域表现出色,也在藏传佛教的修学道上并行精进。

谈及Grace 的学佛历程,她回忆道:「多年前已有接触佛教,最初听闻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的讲解,内心产生想进一步学习的渴求。」

当时,学佛的朋友首推宗萨钦哲仁波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和《正见》,这两本书带给她极大的启发,以至于在藏地旅行时也带着它。之后,她陆续阅读邱阳创巴仁波切《突破修道上的唯物》、《自由的迷思》,这些「佛普」书籍,开拓了Grace的视野,对佛法的兴趣也日益增长。

既然决心深入经藏,语言学习必然不可少。「我对语言一直很感兴趣,所以开始学藏文。我买iphone,就是因为它有藏文输入法。」Grace笑着说。起初,她从简单的藏文偈诵入手,如「皈依发心」、「四无量心」,再逐步深入语法。

透过阅读语法书来学习藏文,Grace形容这方式很像「哑巴英语」:「我不能听,也不能说,更没有交流的机会,只能凭借字典和语法知识去理解字句含义。」正因为这份坚持,让她逐渐走进藏文的世界。

远赴澳洲工作之前,Grace已关注国内北方一所寺院的语言与佛法课程多年。终于,在因缘具足的一段空档期,她决定前往该寺,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密集课程。

授课老师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五蕴论》来教导藏文及法义,Grace全神贯注投入其中。回想当时美好的学习时光,她微笑着说:「那段时间是我至今为止最开心的一个月,每天心无杂念,全然在预习、上课和复习当中。」

之后,她的藏文练习逐渐回归「自娱自乐」的状态,程度时有高低起伏。直到有机会继续跟随以前的老师学习 ,才正式接触梵文。「这是一扇更宽广的门,打开之后需要持续学习,否则它会慢慢关闭。」Grace如是说。

疫情期间,Grace 申请加入种子译者培训计划,顺利通过后,正式从 A0 开始系统学习藏语。然而,这条长路并非一帆风顺,时间与精力分配成为一大挑战。她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管理,下班后已经筋疲力尽,还要再投入三个小时高强度学习。」

即使如此,Grace依然努力在工作与培训之间找到平衡。语言与佛法的探索,丰富她的知识与能力,更让她在翻译与修学路上,踏出坚定的步伐。

「语言是一扇门,当你打开它,将发现更多的可能。」Grace从兴趣出发学会藏文、梵文,也因为语言能力提升,得以深入理解佛法。

她举例说明:「当人们第一次听到『三主要道』的时候,不知道会理解成『三条主要道路』,还是『一条路的三个要点』,当然在学习之后会知道是后者,但藏文本身就没有误解的可能。」

在培训期间,Grace参与计划译文活动,表现极为优异。她分享翻译过程,起初先参考历代译师的词汇选择,再依据老师的建议加以修正。「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的藏文能力不足,后来发现问题出在中文表达。当读懂原文后,如何用最贴切的中文词汇呈现,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她谦虚的说。

「评审的意见是宝贵的学习资源,若能一起讨论与改进,将有助于提升整体翻译质量。」Grace认为译文的质量,需要反复推敲与修订,因此很期待计划能进一步运用征稿成果,让译文更加精确。

翻译是一条持续且孤独的长路,谈及如何维持动力与热情,Grace务实的回答:「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不可能每天都充满热情。」真正的动力是乐在其中,当与经典智能产生深刻共鸣,或与自身经历相呼应,那些「可遇不可求的火花」,才是持续前行的推动力量。

对于未来想加入培训的学员,她诚恳的建议:「仅凭一腔热血,不会真的持续;短暂的热情,无法支撑六年、十年的努力。你必须能忍受暂时的孤独,享受每一个与佛法相应的瞬间。」

她进一步解释,唯有长期深入经典,才能领会过去未曾理解的深意。「比如钦哲仁波切《毒药就是解药》这本书,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突然再读那本书的时候,感觉所理解到的含义会和初读时不一样,因为书中的讲法和自己所学到的内容相呼应,没有学习前的阅读理解完全不能与之相比。」以此鼓励新学员保持开放的心态,耐心体验培训历程带来的成长与变化。

参与种子译者培训计划,为Grace的生命带来最大的收获,不仅提升藏文能力,也能理解并聆听藏语教法。「虽然无法百分之百听懂,但大意可以掌握,甚至能与藏人老师进行简单沟通,已经是从零到一的突破。」最后,她由衷的表示:「很感谢圆满法藏计划,不然我可能过着三餐一宿的生活,做很多无意义的事。」

每一次阅读经典,在字里行间思考琢磨,都是与佛法义理的深刻对话;领悟瞬间映现的智能,让Grace沉浸于其中,满心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