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般若波罗蜜多月藏大乘经》

  • 甘珠尔 · 新译 · Toh0027 · 圣般若波罗蜜多月藏大乘经
  • Āryacandragarbhaprajñāpāramitāmahāyānasūtra.
  • འཕགས་པ་ཟླ་བའི་སྙིང་པོ་ཤེས་རབ་ཀྱི་ཕ་རོལ་ཏུ་ཕྱིན་པ་ཐེག་པ་ཆེན་པོའི་མདོ།
圣般若波罗蜜多月藏大乘经有声书

题解

世尊在灵鹫山上与无量比丘、菩萨大众集会时,月藏菩萨向世尊请问:应当如何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为答此问,世尊以「月轮无有分别,而能除一切闇」为譬喻,展开「无分别法门」的教授,包括:信解行位(资粮道、加行道位)者应当修习「断除能、所二取分别」为主的法门,以成就「有漏般若波罗蜜多」;到了圣者境界(大乘见道位以上),则修习「离一切分别」的「无漏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最后,佛陀则以「一切皆超相状、自性、体性」,总结般若波罗蜜多法门。

本经属于后弘期的藏译经典。根据俄尔钦.贡噶桑波(ངོར་ཆེན་ཀུན་དགའ་བཟང་པོ,1382-1456)撰《受法录.大海》(ཐོག་ཡིག་རྒྱ་མཚོ)所载,推测本经应为12世纪上半叶时,由班智达奔曳师利(Puṇyeśrī circa 11th)与藏地的定巴译师.楚臣炯内(སྟེང་པ་ལོ་ཙཱ་བ་ཚུལ་ཁྲིམས་འབྱུང་གནས,1107-1190)传入藏地的。另依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ངག་དབང་བློ་བཟང་རྒྱ་མཚོ,1617-1682)撰《闻正法录.恒河水》(དམ་པའི་ཆོས་ཀྱི་གསན་ཡི་གངྒའི་ཆུ་རྒྱུན)所载的本经传承,则可推测本经传入藏地的时间不晚于11世纪。(圆满法藏.佛典汉译 编辑部)

佛经语文体版

顶礼一切佛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灵鹫山,与无量无数比丘僧及菩萨众1俱。

尔时,月藏菩萨摩诃萨于会中,从座而起,白世尊言:「世尊!诸菩萨应云何学般若波罗蜜多?」世尊曰:「月藏!一切法离实有,即般若波罗蜜多。譬如月轮,无有分别,遶行四洲,尽除黑暗,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虽无分别,然以悲心周覆四倒众生,自然能除一切烦恼,此亦以无分别故。」

月藏白曰:「世尊!菩萨之般若波罗蜜多有几何?」世尊告曰:「善男子!菩萨之般若波罗蜜多有二,谓:有漏、无漏。善男子!此中有漏般若者,谓于信解行地位,有能、所二取分别,能断彼者,是为有漏般若波罗蜜多。善男子!此中无漏般若波罗蜜多者,谓见道之无分别智,以此智离诸分别而无分别故。善男子!此亦般若波罗蜜多,于彼边际,或此边际,俱无所住故。

当知般若者,从色乃至一切种智无自性故,般若波罗蜜多无自性;当知色等诸法,于三时不可得,无缚无解。

善男子!一切法平等故,般若波罗蜜多亦平等;

一切法不灭故,般若波罗蜜多亦不灭;

一切法无相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相;

一切法不生故,般若波罗蜜多亦不生;

一切法不断故,般若波罗蜜多亦不断;

一切法不来故,般若波罗蜜多亦不来;

一切法不去故,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去;

一切法不常故,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常;

一切法不异故,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异;

一切法一义2故,般若波罗蜜多亦一义;

一切法无实有性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实有性。

以要言之,一切皆超相状、自性、体性故,是为般若波罗蜜多。是故般若波罗蜜多咒,即:

怛绖陀.唵.般若尔.般若尔.摩诃般若尔.旃陀罗般若尔.萨嚩赊些袈唎.莎诃。3

(tadyathā oṃ prajñe prajñe mahāprajñe candraprajñe sarvaśāsakari svāhā.)

诸法从因生,此即世俗谛。

无性无戏论,胜义所行境。

世尊说是语已,月藏菩萨及一切眷属、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世间[大众]皆大欢喜,于世尊所说,称扬赞叹。

圣般若波罗蜜多月藏大乘经

现代语体版

顶礼一切佛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无量无数的比丘以及众多菩萨,共处于王舍城灵鹫山。

当时,月藏菩萨摩诃萨也在集会中。他从座位起身,向世尊请问道:「世尊!菩萨们应该如何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呢?」

世尊回答:「月藏!一切法远离实有,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就像月亮,不作分别,遶行四大部洲,完全遣除黑暗。同理,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尽管不作分别,亦能以大悲心完密广被具有四种颠倒心的众生,自然能够遣除一切烦恼,这也是因为无分别所致。」

月藏再问:「世尊!菩萨有多少般若波罗蜜多呢?」

世尊回答:「善男子!菩萨的般若波罗蜜多分为有漏与无漏二类。善男子!有漏般若是指:在信解行地的阶段,能够断除所取分别以及能取分别,这就是有漏般若波罗蜜多。」

「善男子!无漏般若波罗蜜多则是指:见道的无分别智。由于这样的智慧远离了一切分别,所以是无分别。善男子!这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既不住于彼岸边际,也不住于此岸边际的缘故。」

「应当要知道般若的意思是指:从色法一直到一切种智之间[的诸法]皆无自性,因此般若波罗蜜多无自性。」

「应当要知道:因为色等诸法于三时之中,皆无所缘(不可得),既没有束缚,也没有解脱。」

「善男子!因为一切诸法平等,所以般若波罗蜜多也是平等的。

由于一切诸法无有终止,所以般若波罗蜜多也是无有终止的。

由于一切诸法无性相,所以般若波罗蜜多也无性相。

由于一切诸法不生,所以般若波罗蜜多也不生。

由于一切诸法没有断灭,所以般若波罗蜜多也没有断灭。

由于一切诸法没有来,所以般若波罗蜜多也是没有来。

由于一切诸法没有去,所以般若波罗蜜多也是没有去。

由于一切诸法没有恒常性,所以般若波罗蜜多也没有恒常性。

由于一切诸法没有相异性,所以般若波罗蜜多也没有相异性。

由于一切诸法是一义的,所以般若波罗蜜多也是一义。

由于一切诸法没有实有性,所以般若波罗蜜多也没有实有性。

精要地说,一切皆超越相状、自性与体性,是为般若波罗蜜多。因此,般若波罗蜜多咒即为:

大迭雅他.嗡.巴日解.巴日解.玛哈巴日解.坚达日阿巴日解.萨日筏夏萨嘎日以.梭哈。

(tadyathā oṃ prajñe prajñe mahāprajñe candraprajñe sarvaśāsakari svāhā.)

诸法从因生,此即世俗谛。

无性无戏论,胜义所行境。

(「一切法皆从因而生」,这便是世俗谛。

「无自性且无戏论」,则是胜义谛的境界。)

世尊说完这席话,月藏菩萨与所有眷属,包括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世间大众,皆大欢喜,赞扬世尊所说。

圣般若波罗蜜多月藏大乘经

  1. 菩萨众:原文写做「极多菩萨」(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རབ་ཏུ་མང་པོ),古译佛经多译为「众多菩萨」,因此仅译为「菩萨众」。 ↩︎
  2. 一切法一义:此处似乎脱漏了否定词「非」(མིན)、「非是」(མ་ཡིན)或「无」(མེད)。一般来说,按二转法轮的教义,诸法实相是「非一非异」的,不应是「一义」,而应是「非一义」。然而,若按三转法轮的教义,则亦可径用「一义」加以诠释,若依此论,则「一义」通常系指如来藏。今保留原文而译。 ↩︎
  3. 此处音译的用字,系依据玄奘法师的译着中所使用的对应音译。若以现代语音标注,可依北方官话系统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读为:大迭雅他.嗡.巴日解.巴日解.玛哈巴日解.坚达日阿巴日解.萨日筏夏萨嘎日以.梭哈。关于玄奘的音译词,可参见:施向东〈玄奘译着中的梵汉对音和唐初中原方音〉《语言研究》1993(1), pp. 2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