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中发现自己—— Sabrina

在圆满法藏计划的推广会议与在线活动,总能见到Sabrina的身影,真诚的娓娓道来,清晰的进行口译,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是「庄严道场」的最佳展现。

在美国上大学期间,因缘际会到印度留学一学期,遇到确吉·尼玛仁波切前来教授课程,让她得以深入体验佛法教义与修行氛围。「尽管佛学并非我年轻时唯一的兴趣,但那个时期的生活,经常感到一切都没有意义。或许这正是我开始探索佛法的契机,使我逐渐发现佛法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不再迷失于生活的表象。」Sabrina如是说。

完成大学学业后,旋即投入职场,Sabrina回首美国的工作经历,感到忙碌却无法满足的生活,实在令人倦怠;在此同时,她也不断寻找自己的根本上师。因缘殊胜,众里寻他千百度,Sabrina终于找到根本上师佐钦格曼仁波切,再次皈依后,才开启了藏文学习的契机。

Sabrina说:「我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共同学习藏传佛法,也逐渐在修行中发现自己。」随着学习深入,已将佛法视为生命的重要支柱,这一切促使她重新审视生活,最后决定前往尼泊尔的炯耶谢贡德国际佛学院(Rangjung Yeshe Institute)就读。

忙碌的研究生求学阶段,是什么契机加入圆满法藏译者培训?Sabrina分享过程:「其实好几年前就想申请,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经由根本上师的鼓励,我和朋友一起申请,就这样顺利加入,目前已在计划学习一年半。」

肩负在异地求学的调适,繁重的课业加之藏文课程,感到困难或挫折时,该怎么克服?Sabrina表示,培训初期压力非常大,刚开始常常准备不及,甚至怀疑自己学了什么,但她选择坚持下去。她说:「我还是选择不放弃,我觉得坚持是修行中最重要的质量之一,虽然我也会想放弃,但这样之前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每天坚持早课,读诵《龙钦心髓前行》、钦哲仁波切《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专注于礼拜和经文诵读,Sabrina在静心中感受自己的内心状态——「上师曾指导我与负面情绪交朋友,而非一味抗拒。当情绪低落时,我试着以接纳的态度对待这些烦恼,将之视为心灵的一部分。」这个方法让她在学业与修行之间找到平衡,使她能更加坚定面对生活的挑战。

今年,Sabrina特别加入呼吸的练习,「禅修让我的思维更加清晰,心境逐渐平稳,减少内心的烦忧。」藉由调息使她更加专注,增强觉知力,帮助她在日常生活保持清醒与平静。

佛经翻译是相对孤独且专注的工作,如何保有持续的动力与热情?Sabrina真诚的说:「随着修行的深入,我开始思考如何以利他的动机去行事。像是每天吃饭时,我会试着以『愿所有人都能温饱』的心态来发愿。」这种发心动机,让生活中的行动不再只是为了自身的满足,而是转为他人祈愿。

现阶段正打算翻译吉美林巴的一部经典,特别有感「转心四思维」的教授,Sabrina表示,许多高僧大德强调不断修持「转心四思维」,其实就是所有修持的核心,与《普贤上师言教》当中所讲的议题相同,比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而她在日常中更是不断串习「人生无常」的真理。

思考「无常」,让Sabrina进而领悟祖师大德所说:「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前行。」出离心并非冷漠疏离,而是一种甚深层次的慈悲,能以平和心面对一切,与他人真诚相处。生命的短暂无常,尤其想到父母的离去是必然之事,Sabrina愈发理解出离心的含义,它不仅是对人事的舍离,更是对执着的放下。

对于未来想投入佛经翻译的人,有什么建议或鼓励吗?Sabrina谦虚的表示,作为一位仍在学习的学员,没有太多建议可以分享。不过,她真挚表达对计划的感受,「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无论是执行长、师长或学员,就像经典没有欺骗性一样,圆满法藏是一个真心为大众服务的组织。」

Sabrina进一步解释,翻译经典服务的对象不仅是当代的人,更包含未来世世代代的众生;「我们是以一种可以延续的方式 ,通过文字与大家交流。不只希望能温暖当代大众的心,更期望这些智能的文字,能触动未来世代读者的心灵,这就是我所理解圆满法藏的宗旨。」

修行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 Sabrina在成佛之道认真学修,发心利他,与人真心的交流。「在修行之路上,我时常感到经典的真诚与力量,这种感悟推动着我继续学习,翻译佛典。」Sabrina说,计划老师们的愿心坚固而稳定,激励着她保持纯真的心愿,致力于文字传译佛法智能的使命,更期待这份善愿,能够利益现在、未来的一切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