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index

現今世界佛教徒中,有半數以上是華人;當佛法從它的發源地—印度漸漸式微後,佛法卻在漢地落地生根,成為華人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保留在漢文中的佛法對佛教的存續至關重要。

計畫創辦人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說:「漢傳佛教是佛法的源頭之火」。圓滿法藏希望用佛典翻譯來維繫這個源頭之火,並到更多地方點燃和弘揚佛法。

最新活動

新譯經典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25 《聖金經大乘經》

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應阿難尊者所問,開示了「菩提心如金」的道理:菩提心的功德(屬於世俗菩提心)如同各式金器,而菩提心的本性則不曾變異,就如同金子,本質不受外在形制而有更易。此喻既說明了世俗、勝義菩提心二者不一不異的關係,也說明了由於勝義菩提心自性清淨,智慧從此而生,所以應當修習世俗菩提心──也就是勤於自他二利、修習諸法非實有的道理。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83 《聖三身大乘經》

本經主題在闡釋如來三身(trikāya)。經載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地藏菩薩請問世尊關於「佛身」的問題,世尊乃以「三身」作了回答,而「三身」亦可作為描述佛果位的不同面向。如本經所述,法身(dharmakāya),指諸佛的自性;受用身和變化身,被理解為法身的化現,或者說它們是諸佛事業的化現。受用身(saṃbhogakāya),有時被譯為「報身」,是佛陀在菩薩面前所呈現的顯相;變化身(nirmāṇakāya),有時被譯為「化身」,是任何信解行地凡夫都可以看到的佛陀的形相。總之,佛陀示現各種形相,主要是為了對不同的眾生開示佛法,令其解脫。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4005 《菩提墮犯發露悔除釋》

此論講解經由對三十五佛發露悔除,以淨化菩提薩埵之墮犯的方法。論著標題係依梵文及藏文經題用字皆含有之「墮」義,並延續玄奘採用「發露悔除」之譯例。這部釋論為西藏本土關於三十五佛法門的著述開闢了先河。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4006 《菩提墮犯發露悔除釋—菩提薩埵學處次第》

本論作爲經疏(mdo 'grel)呈現兩大特色:一是論中出現梵文文法分析,比如以梵文複合詞的離合釋及以梵文格助詞的解析法闡釋佛名與重要佛教術語等,這些釋義法不僅對應梵文文法規則,且其中一些與藏譯梵文文法典籍内容相呼應。其二,本論大量引用佛經文句來支持依對三十五佛作發露悔除這一大乘修習法的理由與功效,其中可明確溯源經題的就有七種。此皆對理解藏傳佛教釋經學以及優化佛教翻譯有極大助益。

圓滿法藏首要目標

根據研究結果,在藏文大藏經中待譯的藏文佛典尚有 3,636 部,也就是約有 70% 的藏文大藏經都沒有漢文。「圓滿法藏·佛典漢譯」希冀將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與《丹珠爾》)中尚未漢譯的經論翻譯完成,讓《甘珠爾》和《丹珠爾》 以漢文完整保存與流通。

護持我們

如果您也希望為這項事業盡一份心力,歡迎護持我們。無論是一面貝葉的心意、一部經論的回向,還是單次或定期的捐助,您的每一份供養,都將是推進佛典漢譯的力量。

護持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