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世界佛教徒中,有半數以上是華人;當佛法從它的發源地—印度漸漸式微後,佛法卻在漢地落地生根,成為華人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保留在漢文中的佛法對佛教的存續至關重要。
計畫創辦人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說:「漢傳佛教是佛法的源頭之火」。圓滿法藏希望用佛典翻譯來維繫這個源頭之火,並到更多地方點燃和弘揚佛法。

最新活動

2024 年 7 月 30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4 年 7 月 30 日
未分類
8月4日(星期日)適逢明淨月釋迦摩尼佛殊勝功德日,欽哲基金會「圓滿法藏‧佛典漢譯計畫」特別邀請本計畫的編審委員譯者張昆晟博士,與我們分享新譯完成的《聖伽耶山頂經疏》。
2024 年 2 月 22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4 年 2 月 22 日
未分類
圓滿法藏將於2月24日(六)元宵節/釋迦牟尼佛神變日,邀請寶僧法師講授《從<五如來讚>淺談五方佛的修持》。法師曾在中國、印度研學佛法,並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取得印度學博士,多年來對中觀與因明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近幾年也為圓滿法藏漢譯佛典計劃翻譯了《中觀四百論》第12、13品,以及其它印度論典,對於圓滿法藏計劃的推展提供了許多的支持與幫助。
2024 年 2 月 6 日


2023 年 7 月 3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3 年 7 月 3 日
未分類
欽哲基金會「圓滿法藏‧佛典漢譯計畫」很榮幸能再度邀請到宗薩佛學院院長 確英多傑堪布,於7月9日、7月16日(週日)為我們講授兩部新譯佛典《聖辨法義大乘經》與《聖梵吉祥授記大乘經》 。為了讓更多對佛典漢譯計畫有興趣的法友能從堪布的講說中受益,我們誠摯地邀請您於線上參與聽講。
2023 年 6 月 20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3 年 6 月 20 日
在本經中,虛空藏菩薩向佛陀請教「菩薩臨命終時,應如何看待自心」。佛陀給予了以下的開示:
「諸法清淨性,應修無實想。
具足菩提心,應修大悲想。
諸法光明性,應修不可得。
有為法無常,應修無貪想。
心乃生智因,佛果莫他覓。」
2023 年 4 月 13 日
許多的法友都非常希求得到關於臨終的教授,「圓滿法藏 •佛典漢譯」計畫非常榮幸能於本周日(4月16日),邀請宗薩欽哲仁波切為我們宣講圓滿法藏新譯完成的《聖臨終智大乘經》暨印度論師所造的注疏。
新譯經典
2025 年 1 月 15 日
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應舍利子尊者的請問,宣說歸依三寶得福無量,唯有如來能知,遠非大興世間供養的福德所能相比之理。與本經內容相近的經文,尚有:佛答阿難提問而說的《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闍那崛多譯)以及《最無比經》(玄奘譯)。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本經有兩項主題。第一個主題是授記:釋迦牟尼佛講述了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在一個叫做「華源」的世界裡,有一尊佛叫做「華生」。華生佛向得勝王及其眷屬作了開示,並授記寶源王子將會成佛,當時的華生如來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而當時的寶源王子則是現在的觀自在菩薩。另一主題是華生如來所開示的教法:五蘊不堅無實,然而凡夫卻執著五蘊為堅實,並執著四種顛倒想——即視五蘊為恆常、可愛、潔淨、真實,因此受苦。
2025 年 1 月 15 日
遍知,即詳細了解。般若,即慧。波羅蜜多,即最勝性和到彼岸。心,即主要和總攝。據此,題名之意為,詳細了解智慧最勝到彼岸的經之總攝的意思。此《心經釋》為已知藏文《甘》《丹》中關於《心經》的八個注釋的其中一部。作者為11世紀的印度論師吉祥賢。據Lopez (1988) 說,關於此師的資料鮮少。此論是其唯一傳世之作。此《釋》也是諸《心經釋》中最多也是最明顯使用唯識三自性見而作的注釋。釋文中更配以五道之說。其比經咒釋也被後來如格西語自在教增等採用。另有說此師曾教西藏譯師鄂・洛丹喜饒《辨法法性論》。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在月稱十六章的《四百論釋》中,第十二和十三章以及他的《顯句論》的第一章是後來西藏學者,如第一世嘉木漾等,為應成中觀學派構建其獨有的量學系統的主要經典來源。而這一量學傳統是對佛教另一支量學傳統,也可以說是真正主流的量學傳統,即陳那所創建的量學傳統的一次嚴重的重整。如陳那的量學傳統可以被視為是建立在佛教唯識哲學理論之上的,那麼月稱的在其上述兩個作品中暗藏的應成中觀量學是站在佛教最高的哲學理論上對量學的一次整編。
圓滿法藏首要目標
根據研究結果,在藏文大藏經中待譯的藏文佛典尚有 3,636 部,也就是約有 70% 的藏文大藏經都沒有漢文。「圓滿法藏·佛典漢譯」希冀將藏文大藏經(《甘珠爾》與《丹珠爾》)中尚未漢譯的經論翻譯完成,讓《甘珠爾》和《丹珠爾》 以漢文完整保存與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