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認識圓滿法藏
團隊介紹
譯經事業
聯絡我們
閱讀佛典
新譯佛典
待譯經典
聆聽法音
有聲書
視頻
梵音讚頌
上師開示
參加活動
最新消息
譯講同宣
佛典讀書會
願樂欲聞
往期回顧
專題報導
護持譯經
简
繁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0040《大迦葉經》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期間,特別前去畢波羅窟,探望身罹重病的長老大迦葉,為其開示療癒之方,亦即宣說具足能得神通、證菩提、趣涅槃等功德的七菩提分法。在世尊說法之後,長老大迦葉隨即病癒。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3865《菩薩瑜伽行四百論之廣釋》第12.13品
在月稱十六章的《四百論釋》中,第十二和十三章以及他的《顯句論》的第一章是後來西藏學者,如第一世嘉木漾等,為應成中觀學派構建其獨有的量學系統的主要經典來源。而這一量學傳統是對佛教另一支量學傳統,也可以說是真正主流的量學傳統,即陳那所創建的量學傳統的一次嚴重的重整。如陳那的量學傳統可以被視為是建立在佛教唯識哲學理論之上的,那麼月稱的在其上述兩個作品中暗藏的應成中觀量學是站在佛教最高的哲學理論上對量學的一次整編。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3877 《入菩薩行智慧品和回向品難語釋》
〈智慧品〉主要解說二諦的建立,成立欲證得解脫須通達空性,廣說成立人、法空性的正理。〈回向品〉則以造論功德作總回向與別回向。《難語釋》將此二品中的難題,以簡潔問答方式闡明。此篇二品《難語釋》,原典中未注明作者、譯者,與另一部論藏中所收善天著《入菩薩行解說難語釋》比較,應是摘錄其中的二品來解釋內容。因此,本注釋作者亦是善天,並由印度堪布喜熱古瑪惹及譯師善慧共同譯校而成藏文。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新譯佛典
Toh3992 《聖伽耶山頂經疏》
本經原經漢譯本現存四種版本,批註本則有世親(Vasubandhu, circa 4th -5th)注解針對本經(以下簡稱原經)所造、元魏時期菩提流支所譯的《文殊師利問菩提經論》(CBETA, T26, no. 1531,以下簡稱「世親《論》」或「《論》」)一種,而藏譯本則由天主覺(Surendrabodhi, circa 8th )以及耶謝德(ཡེ་ཤེས་སྡེ། circa 8th )合譯(以下稱為原經藏譯)。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0122,4003,&4004《聖臨終智大乘經暨經注二則》
本經始於虛空藏菩薩向佛陀請教「菩薩臨命終時,應如何看待自心」。為答此問,佛陀提醒虛空藏:菩薩應當「修習」臨終智。所謂的修習,也就是數數思惟、分別觀想。這意味著,臨終智法門不僅是臨終時的口訣教授,更是每日都需串習思惟的微妙法義。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0150 《聖觀自在菩薩所問七法大乘經 》
佛世尊在靈鷲山上時,應觀自在菩薩所問,向諸大比丘以及菩薩們宣說了關於初發心菩薩所應修學的要點,包括:從行門來說,應當善護根門、遵循因果、依善知識、不貪輪迴,並觀世俗輪迴如夢似幻;從入定位的立場而言,則應超越有實法與無實法之對立性,使得對於空性的了悟臻於穩定。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丹珠爾
丹珠爾
丹珠爾
丹珠爾
丹珠爾
丹珠爾
丹珠爾
丹珠爾
Toh4005 《菩提墮犯發露悔除釋》
此論講解經由對三十五佛發露悔除,以淨化菩提薩埵之墮犯的方法。論著標題係依梵文及藏文經題用字皆含有之「墮」義,並延續玄奘採用「發露悔除」之譯例。這部釋論為西藏本土關於三十五佛法門的著述開闢了先河。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甘珠爾
甘珠爾
甘珠爾
甘珠爾
甘珠爾
甘珠爾
甘珠爾
甘珠爾
甘珠爾
甘珠爾
Toh0158 《聖梵天所問大乘經》
本經佛答梵天以「身隨念」雖名一法,實則是以一法為起點、為入口,逐次引發,步步轉進,然後得證「一門遍入一切門,一法遍含一切法」的成就。其軌跡包括從小乘到大乘,從身到語到意三門,從念身、觀心到依行六度,從持戒、修定到成就智慧,皆可見到法義實踐的層層深入推展、涵蘊昇華,以致圓熟。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4006 《菩提墮犯發露悔除釋—菩提薩埵學處次第》
本論作爲經疏(mdo 'grel)呈現兩大特色:一是論中出現梵文文法分析,比如以梵文複合詞的離合釋及以梵文格助詞的解析法闡釋佛名與重要佛教術語等,這些釋義法不僅對應梵文文法規則,且其中一些與藏譯梵文文法典籍内容相呼應。其二,本論大量引用佛經文句來支持依對三十五佛作發露悔除這一大乘修習法的理由與功效,其中可明確溯源經題的就有七種。此皆對理解藏傳佛教釋經學以及優化佛教翻譯有極大助益。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0159《聖梵施所問大乘經》
本經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不空見菩薩關於修行心態及行動的開示,第二段則是佛陀針對「愚昧修行人」的開示。這部佛經,針砭「自以為是的修行人」,也直接揭示「謗僧害僧實為無知,果報極其嚴重」,可與《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所說的「十惡輪」內容相呼應。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4045 《菩薩戒品釋》
《菩薩戒品釋》由印度世親菩薩弟子功德光造。他修習大小乘藏,及聲聞十八部派一切宗義,極善巧毗奈耶。弟子約五千比丘,住世說約四百年。著作頗豐,如《菩薩地所分佈施次第第九之上注釋》、《菩薩地戒品釋》、《毗奈耶根本經》及其自釋、《毗奈耶行持一百零一羯磨法》等。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4045 《菩薩戒品釋》【普及版】
《菩薩戒品釋》由印度世親菩薩弟子功德光造。他修習大小乘藏,及聲聞十八部派一切宗義,極善巧毗奈耶。弟子約五千比丘,住世說約四百年。著作頗豐,如《菩薩地所分佈施次第第九之上注釋》、《菩薩地戒品釋》、《毗奈耶根本經》及其自釋、《毗奈耶行持一百零一羯磨法》等。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0198 《聖彌勒發趣大乘經》
本經的主題是彌勒菩薩的本行事蹟,屬於為數不多的珍貴彌勒經典之一。經題中的「發趣」一詞,可從兩層涵義加以理解:其一,佛陀的補處「彌勒菩薩」最初「趣向」菩提、發無上心;其二,要「趣入」諸法實相不可思議境界,必須次第勤修菩提道──從慈心、菩提心而廣學菩薩行,而貫串這整條修行之道的精神,便是無有偏黨的「平等心」(捨心)。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0212 《聖緣起大乘經》
這部《聖緣起大乘經》是藉由觀自在菩薩請問造塔增福之法的因緣,世尊所給予的關於〈緣起偈〉殊勝性的開示。「緣起」的教法由著名的〈緣起偈〉所概括,據經典記載,優波底沙就是因為從馬勝比丘處聽到這個偈頌,得法眼淨,之後加入佛教僧團。在本經中,這個〈緣起偈〉由世尊在三十三天親自為觀自在菩薩宣說,並教導「此緣起者,即諸如來法身。何人見緣起,彼即見如來。」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0037《五戒功德經》
佛陀駐錫於揭伽國期間,某日午前,他前去坡娜鳩羅長者與長者婦摩娜鳩羅的家中化緣。在主人夫婦的諮問下,佛陀為這對感情深篤且彼此忠貞的夫妻解釋了「希望生生世世相守,就應持守斷除殺、盜、淫、妄、酒等五戒」的道理,並藉此因緣,回應同行比丘們對五戒利益的提問,透過著重描述地獄異熟果,旁及等流果的方式,開示不守戒律、不事修行所導致的嚴重果報,復以人間善果為例,說明持戒修行的功德利益,彰顯持守五戒的重要性。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閱讀佛典
Toh0030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幢大乘經》
佛世尊在王舍城時,應金剛幢菩薩的請法,向人、天、非天等一切大眾,從諸法的理體與事相,宣講了般若的四種含義,並進一步教示透過聞思篤行、為他宣說等四種途徑而生起般若智慧的具體行門。
2025 年 1 月 15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5 日
未分類
Toh0029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手大乘經》
佛在王舍城時,應金剛手菩薩所問,宣說藉由諸法無自性、無相、離實有、不可得,以及其他《大般若經》所說十餘種空義而修學般若波羅蜜多的道理。就內容而言,應可將本經視為「藉空觀而入般若之道」的總綱。
2025 年 1 月 14 日
Published by
ymfz.admin
at
2025 年 1 月 14 日
未分類
Toh0028 《聖般若波羅蜜多普賢大乘經》
佛世尊在摩竭陀國阿蘭若法菩提場時,應普賢菩薩之問,向會上諸大具足普賢行的大菩薩們解說「資糧道的智慧乃是相似般若,見道以上的智慧才是真正般若」的道理。佛在《大般若經》中曾為帝釋天王廣說有所得的相似般若以及無所得真正般若的意涵,而於本經中,則著重宣說二者在地道階位的界限差別。
Load more
ZH-HANT
ZH-HANS
ZH-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