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50 《聖觀自在菩薩所問七法大乘經 》

佛世尊在靈鷲山上時,應觀自在菩薩所問,向諸大比丘以及菩薩們宣說了關於初發心菩薩所應修學的要點,包括:從行門來說,應當善護根門、遵循因果、依善知識、不貪輪迴,並觀世俗輪迴如夢似幻;從入定位的立場而言,則應超越有實法與無實法之對立性,使得對於空性的了悟臻於穩定。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4006 《菩提墮犯發露悔除釋—菩提薩埵學處次第》

本論作爲經疏(mdo 'grel)呈現兩大特色:一是論中出現梵文文法分析,比如以梵文複合詞的離合釋及以梵文格助詞的解析法闡釋佛名與重要佛教術語等,這些釋義法不僅對應梵文文法規則,且其中一些與藏譯梵文文法典籍内容相呼應。其二,本論大量引用佛經文句來支持依對三十五佛作發露悔除這一大乘修習法的理由與功效,其中可明確溯源經題的就有七種。此皆對理解藏傳佛教釋經學以及優化佛教翻譯有極大助益。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58 《聖梵天所問大乘經》

本經佛答梵天以「身隨念」雖名一法,實則是以一法為起點、為入口,逐次引發,步步轉進,然後得證「一門遍入一切門,一法遍含一切法」的成就。其軌跡包括從小乘到大乘,從身到語到意三門,從念身、觀心到依行六度,從持戒、修定到成就智慧,皆可見到法義實踐的層層深入推展、涵蘊昇華,以致圓熟。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4045 《菩薩戒品釋》

《菩薩戒品釋》由印度世親菩薩弟子功德光造。他修習大小乘藏,及聲聞十八部派一切宗義,極善巧毗奈耶。弟子約五千比丘,住世說約四百年。著作頗豐,如《菩薩地所分佈施次第第九之上注釋》、《菩薩地戒品釋》、《毗奈耶根本經》及其自釋、《毗奈耶行持一百零一羯磨法》等。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59《聖梵施所問大乘經》

本經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不空見菩薩關於修行心態及行動的開示,第二段則是佛陀針對「愚昧修行人」的開示。這部佛經,針砭「自以為是的修行人」,也直接揭示「謗僧害僧實為無知,果報極其嚴重」,可與《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所說的「十惡輪」內容相呼應。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4045 《菩薩戒品釋》【普及版】

《菩薩戒品釋》由印度世親菩薩弟子功德光造。他修習大小乘藏,及聲聞十八部派一切宗義,極善巧毗奈耶。弟子約五千比丘,住世說約四百年。著作頗豐,如《菩薩地所分佈施次第第九之上注釋》、《菩薩地戒品釋》、《毗奈耶根本經》及其自釋、《毗奈耶行持一百零一羯磨法》等。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12 《聖緣起大乘經》

這部《聖緣起大乘經》是藉由觀自在菩薩請問造塔增福之法的因緣,世尊所給予的關於〈緣起偈〉殊勝性的開示。「緣起」的教法由著名的〈緣起偈〉所概括,據經典記載,優波底沙就是因為從馬勝比丘處聽到這個偈頌,得法眼淨,之後加入佛教僧團。在本經中,這個〈緣起偈〉由世尊在三十三天親自為觀自在菩薩宣說,並教導「此緣起者,即諸如來法身。何人見緣起,彼即見如來。」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14 《教誡頻婆娑羅王大乘經》

本經中,佛陀於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了知調伏摩伽陀國頻婆娑羅王的時機已到,便與眷屬以神通飛騰至王宮,並坐於宮門前座位。遂引發了戲劇性的開場——國王從王宮中舉起一塊巨石,擲向佛陀,巨石竟然懸停在半空中,宣說了關於無常的偈頌,從而使國王心生信樂,並引發其與佛陀在王宮門前的一番問答。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15 《教誡拔嗟國優填王大乘經》

本經記載佛陀教誡優填王(應修習無我以戰勝我執大敵)的故事:佛陀在波羅奈大城為大眾說法時,觀知調伏拔嗟國優填王的時機已到,便偕會眾前往拔嗟國。途中,恰遇優填王率領四軍,前往征討建志補羅。因古印度文化認為,征戰途中遇到沙門,是不祥之兆。因此優填王怒而取箭,射向佛陀。但箭卻在空中盤旋,並宣說了關於瞋恚能生痛苦的偈頌。優填王隨即對佛陀心生信樂,向佛陀頂禮後,坐在一邊。 於是,佛陀教誡優填王,他一直引以為豪的勝績其實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大敵是「我執」。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24 《聖堅勝意樂品大乘經》

佛世尊在王舍城期間,堅勝意樂菩薩入城至一長者家化緣時,見到長者之女貌美,生起嚴重的貪著心,用盡方法仍無法對治。佛陀為了調伏菩薩,遂化現一人,貌同長者女,加以點化。在佛陀的引導下,堅勝意樂菩薩乃將事情始末稟告佛陀,請佛教示。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1123&1124《三身讚暨註釋》

本論是對佛三身(trikāya)的禮讚及其註釋。根本頌共有四頌,以前三頌分別宣說法身(dharmakāya)、報身(saṃbhogakāya)、化身(nirmāṇakāya)的本質,最後以第四頌作發願。註釋對第一頌的解說最為詳細,重點解答了「何以體性『非一非多』的法界,能成為自他廣大圓滿利益所依處」的疑問 。在對第二、三頌的註釋中,則補充宣說了佛於色究竟天圓滿成佛後,變現化身於人間再次示現成佛以成辦眾生利益。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3822《遍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義》

遍知,即詳細了解。般若,即慧。波羅蜜多,即最勝性和到彼岸。心,即主要和總攝。據此,題名之意為,詳細了解智慧最勝到彼岸的經之總攝的意思。此《心經釋》為已知藏文《甘》《丹》中關於《心經》的八個注釋的其中一部。作者為11世紀的印度論師吉祥賢。據Lopez (1988) 說,關於此師的資料鮮少。此論是其唯一傳世之作。此《釋》也是諸《心經釋》中最多也是最明顯使用唯識三自性見而作的注釋。釋文中更配以五道之說。其比經咒釋也被後來如格西語自在教增等採用。另有說此師曾教西藏譯師鄂・洛丹喜饒《辨法法性論》。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3822《遍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義》【普及版】

遍知,即詳細了解。般若,即慧。波羅蜜多,即最勝性和到彼岸。心,即主要和總攝。據此,題名之意為,詳細了解智慧最勝到彼岸的經之總攝的意思。此《心經釋》為已知藏文《甘》《丹》中關於《心經》的八個注釋的其中一部。作者為11世紀的印度論師吉祥賢。據Lopez (1988) 說,關於此師的資料鮮少。此論是其唯一傳世之作。此《釋》也是諸《心經釋》中最多也是最明顯使用唯識三自性見而作的注釋。釋文中更配以五道之說。其比經咒釋也被後來如格西語自在教增等採用。另有說此師曾教西藏譯師鄂・洛丹喜饒《辨法法性論》。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037《五戒功德經》

佛陀駐錫於揭伽國期間,某日午前,他前去坡娜鳩羅長者與長者婦摩娜鳩羅的家中化緣。在主人夫婦的諮問下,佛陀為這對感情深篤且彼此忠貞的夫妻解釋了「希望生生世世相守,就應持守斷除殺、盜、淫、妄、酒等五戒」的道理,並藉此因緣,回應同行比丘們對五戒利益的提問,透過著重描述地獄異熟果,旁及等流果的方式,開示不守戒律、不事修行所導致的嚴重果報,復以人間善果為例,說明持戒修行的功德利益,彰顯持守五戒的重要性。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030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幢大乘經》

佛世尊在王舍城時,應金剛幢菩薩的請法,向人、天、非天等一切大眾,從諸法的理體與事相,宣講了般若的四種含義,並進一步教示透過聞思篤行、為他宣說等四種途徑而生起般若智慧的具體行門。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029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手大乘經》

佛在王舍城時,應金剛手菩薩所問,宣說藉由諸法無自性、無相、離實有、不可得,以及其他《大般若經》所說十餘種空義而修學般若波羅蜜多的道理。就內容而言,應可將本經視為「藉空觀而入般若之道」的總綱。
2025 年 1 月 14 日

Toh0189 《聖梵吉祥授記大乘經》

世尊將要入舍衛城乞食時,遇到一群幼童,正在玩造沙樓的遊戲。眾幼童見到世尊,都心生歡喜。其中一名叫「梵吉祥」的童子,將他的沙樓獻給世尊。世尊納受了沙樓,並將它變成一座七寶樓,於四面各立有八萬四千柱,樓柱由金、銀、琉璃和玻璃所造。梵吉祥童子目睹世尊的神通變化後,以偈頌讚歎世尊,並發願證得無上菩提。世尊微笑著授記,未來此童子將證菩提,名號「勝一切世間」。最後一段偈頌宣說了佛與佛法的不可思議,以及對三寶的信心將帶來不可思議的果報。
2025 年 1 月 14 日

Toh0028 《聖般若波羅蜜多普賢大乘經》

佛世尊在摩竭陀國阿蘭若法菩提場時,應普賢菩薩之問,向會上諸大具足普賢行的大菩薩們解說「資糧道的智慧乃是相似般若,見道以上的智慧才是真正般若」的道理。佛在《大般若經》中曾為帝釋天王廣說有所得的相似般若以及無所得真正般若的意涵,而於本經中,則著重宣說二者在地道階位的界限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