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16 日

Toh0144 《聖精修大乘發信經》

信為道源功德母。於大乘發起信心,乃是究竟二利的起點。本經便是開演「於大乘發起信心」這一關鍵的殊勝經典。 佛陀在靈鷲山上,與來自諸佛剎的五千位菩薩摩訶薩,以及諸多人、天、非人等大眾共會一處時,主動向在場許多尚未證得聖者位的菩薩開示「應於大乘發起信心,透過信心而數數安住」的道理,並加持大方便信菩薩摩訶薩,使菩薩向佛陀請教有關「於大乘發起信心」的諸多問題。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37 《聖三昧最上妙經》

本經透過層遞比較,說明禪定三昧,是為最上,應當受持、修習。一開始,佛在王舍城於三萬比丘、五千菩薩及人天眷屬大眾之中,默然入定,引發眾人疑惑,後來文殊師利法王子請求佛陀出定,阿難遂向佛陀請教「多聞智敏卻仍難成菩提」的原因,以及為何佛於一切契經中,皆盛讚三昧與最上智。應阿難所請,佛陀以引導問答的方式,開示了相關的法義。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25 《聖三歸依大乘經》

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應舍利子尊者的請問,宣說歸依三寶得福無量,唯有如來能知,遠非大興世間供養的福德所能相比之理。與本經內容相近的經文,尚有:佛答阿難提問而說的《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闍那崛多譯)以及《最無比經》(玄奘譯)。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47 《聖辨法義大乘經》

本經有兩項主題。第一個主題是授記:釋迦牟尼佛講述了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在一個叫做「華源」的世界裡,有一尊佛叫做「華生」。華生佛向得勝王及其眷屬作了開示,並授記寶源王子將會成佛,當時的華生如來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而當時的寶源王子則是現在的觀自在菩薩。另一主題是華生如來所開示的教法:五蘊不堅無實,然而凡夫卻執著五蘊為堅實,並執著四種顛倒想——即視五蘊為恆常、可愛、潔淨、真實,因此受苦。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49 《聖說四法大乘經》

《聖說四法大乘經》是關於「四法」的開示,此處「四法」特指能勝伏已造作、已積集之惡的四個要素:破惡正行、對治正行、還淨力、依止力。按此經所說,若具足這四個要素,則能令惡業果報不能生。這成為大乘理論與實修中一個重要見地。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82《三學經》

戒、定、慧三學是佛教修道的核心內涵,也是佛陀的追隨者們所奉行的圭臬。佛陀遊行講學至毘舍離近郊的娑羅樹林時,主動向比丘大眾宣說「常習戒定慧,能斷貪瞋癡、出離三有」的道理。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25 《聖金經大乘經》

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應阿難尊者所問,開示了「菩提心如金」的道理:菩提心的功德(屬於世俗菩提心)如同各式金器,而菩提心的本性則不曾變異,就如同金子,本質不受外在形制而有更易。此喻既說明了世俗、勝義菩提心二者不一不異的關係,也說明了由於勝義菩提心自性清淨,智慧從此而生,所以應當修習世俗菩提心──也就是勤於自他二利、修習諸法非實有的道理。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312 《聖入毘舍離城大經》

佛世尊在跋耆國(Vrji/ཡུལ་བྲྀ་ཛི)遊行教學期間,該國的那雉迦聚落(Nāḍikā/སྒྲ་ཅན)以及首都毘舍離城(Vaiśāli/ཡངས་པའི་གྲོང་ཁྱེར)正值嚴重瘟疫流行,許多人都因染疫而辭世。即便如此,佛陀仍慈悲地率眾,次第遊行至那雉迦聚落、菴沒羅園以及毘舍離城等處講學。在他們進入毘舍離城之前,佛陀吩咐阿難尊者至毘舍離城門口,誦唸本經的咒語與偈頌。阿難尊者依教奉行後,在佛陀的威德加持與諸天神的神威護佑下,當地的瘟疫遂得平息。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328 《難陀出家經》

難陀是佛陀同父異母的胞弟,受佛陀迫使隨其出家後,屢屢思念意中人,佛陀乃以種種方便,開示出家之意義與功德,再以「盲龜與牛軛」及「芥子穿針眼」為喻,昭示人身難得與及時出家的重要性。最後,難陀終於戰勝情欲,精進修道,證阿羅漢果。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346 《摩竭陀賢女經》

摩竭陀賢為給孤獨長者之女,在佛授記下,遠嫁外道掌理之蔗衍城,種下佛法將於此處弘化之因緣。其後,摩竭陀賢女迎請佛陀前往蔗衍城,諸大阿羅漢弟子亦以神變力前往,遂令該地成為佛法弘化之處。佛陀就弟子所問,開示摩竭陀賢女過去世之因緣,亦揭示迦葉佛時代,詰利詰王十種夢境(當時佛是此王之女,名曰金鬘),預示了釋迦牟尼佛教法的發展,包括分裂為十八部派之事。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020 《聖般若波羅蜜多二十五門大乘經》

佛陀在須彌山頂諸天夜居處,與諸大比丘、菩薩、諸天、非人鬼神等共處之時,透過二十五法,向以祕密主金剛手菩薩為首的大眾宣說此一般若波羅蜜多的口訣教授。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14 《教誡頻婆娑羅王大乘經》

本經中,佛陀於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了知調伏摩伽陀國頻婆娑羅王的時機已到,便與眷屬以神通飛騰至王宮,並坐於宮門前座位。遂引發了戲劇性的開場——國王從王宮中舉起一塊巨石,擲向佛陀,巨石竟然懸停在半空中,宣說了關於無常的偈頌,從而使國王心生信樂,並引發其與佛陀在王宮門前的一番問答。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15 《教誡拔嗟國優填王大乘經》

本經記載佛陀教誡優填王(應修習無我以戰勝我執大敵)的故事:佛陀在波羅奈大城為大眾說法時,觀知調伏拔嗟國優填王的時機已到,便偕會眾前往拔嗟國。途中,恰遇優填王率領四軍,前往征討建志補羅。因古印度文化認為,征戰途中遇到沙門,是不祥之兆。因此優填王怒而取箭,射向佛陀。但箭卻在空中盤旋,並宣說了關於瞋恚能生痛苦的偈頌。優填王隨即對佛陀心生信樂,向佛陀頂禮後,坐在一邊。 於是,佛陀教誡優填王,他一直引以為豪的勝績其實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大敵是「我執」。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224 《聖堅勝意樂品大乘經》

佛世尊在王舍城期間,堅勝意樂菩薩入城至一長者家化緣時,見到長者之女貌美,生起嚴重的貪著心,用盡方法仍無法對治。佛陀為了調伏菩薩,遂化現一人,貌同長者女,加以點化。在佛陀的引導下,堅勝意樂菩薩乃將事情始末稟告佛陀,請佛教示。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040《大迦葉經》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期間,特別前去畢波羅窟,探望身罹重病的長老大迦葉,為其開示療癒之方,亦即宣說具足能得神通、證菩提、趣涅槃等功德的七菩提分法。在世尊說法之後,長老大迦葉隨即病癒。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50 《聖觀自在菩薩所問七法大乘經 》

佛世尊在靈鷲山上時,應觀自在菩薩所問,向諸大比丘以及菩薩們宣說了關於初發心菩薩所應修學的要點,包括:從行門來說,應當善護根門、遵循因果、依善知識、不貪輪迴,並觀世俗輪迴如夢似幻;從入定位的立場而言,則應超越有實法與無實法之對立性,使得對於空性的了悟臻於穩定。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58 《聖梵天所問大乘經》

本經佛答梵天以「身隨念」雖名一法,實則是以一法為起點、為入口,逐次引發,步步轉進,然後得證「一門遍入一切門,一法遍含一切法」的成就。其軌跡包括從小乘到大乘,從身到語到意三門,從念身、觀心到依行六度,從持戒、修定到成就智慧,皆可見到法義實踐的層層深入推展、涵蘊昇華,以致圓熟。
2025 年 1 月 15 日

Toh0159《聖梵施所問大乘經》

本經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不空見菩薩關於修行心態及行動的開示,第二段則是佛陀針對「愚昧修行人」的開示。這部佛經,針砭「自以為是的修行人」,也直接揭示「謗僧害僧實為無知,果報極其嚴重」,可與《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所說的「十惡輪」內容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