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8 月 16 日

《聖梵施所問大乘經》

本經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不空見菩薩關於修行心態及行動的開示,第二段則是佛陀針對「愚昧修行人」的開示。這部佛經,針砭「自以為是的修行人」,也直接揭示「謗僧害僧實為無知,果報極其嚴重」,可與《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所說的「十惡輪」內容相呼應。
2024 年 2 月 16 日

《聖辨法義大乘經》

經有兩項主題。第一個主題是授記:釋迦牟尼佛講述了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在一個叫做「華源」的世界裡,有一尊佛叫做「華生」。華生佛向得勝王及其眷屬作了開示,並授記寶源王子將會成佛,當時的華生如來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而當時的寶源王子則是現在的觀自在菩薩。另一主題是華生如來所開示的教法:五蘊不堅無實,然而凡夫卻執著五蘊為堅實,並執著四種顛倒想——即視五蘊為恆常、可愛、潔淨、真實,因此受苦。
2023 年 12 月 18 日

《聖梵天所問大乘經》

本經佛答梵天以「身隨念」雖名一法,實則是以一法為起點、為入口,逐次引發,步步轉進,然後得證「一門遍入一切門,一法遍含一切法」的成就。其軌跡包括從小乘到大乘,從身到語到意三門,從念身、觀心到依行六度,從持戒、修定到成就智慧,皆可見到法義實踐的層層深入推展、涵蘊昇華,以致圓熟。
2023 年 2 月 20 日

《聖般若波羅蜜多二十五門大乘經》

這部《聖緣起大乘經》是藉由觀自在菩薩請問造塔增福之法的因緣,世尊所給予的關於〈緣起偈〉殊勝性的開示。「緣起」的教法由著名的〈緣起偈〉所概括,據經典記載,優波底沙就是因為從馬勝比丘處聽到這個偈頌,得法眼淨,之後加入佛教僧團。
2023 年 1 月 16 日

《聖彌勒發趣大乘經》

本經的主題是彌勒菩薩的本行事蹟,屬於為數不多的珍貴彌勒經典之一。經題中的「發趣」一詞,可從兩層涵義加以理解:其一,佛陀的補處「彌勒菩薩」最初「趣向」菩提、發無上心;其二,要「趣入」諸法實相不可思議境界,必須次第勤修菩提道──從慈心、菩提心而廣學菩薩行,而貫串這整條修行之道的精神,便是無有偏黨的「平等心」(捨心)。
2023 年 1 月 16 日

《一切如來母一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2023 年 1 月 16 日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幢大乘經》

佛世尊在王舍城時,應金剛幢菩薩的請法,向人、天、非天等一切大眾,從諸法的理體與事相,宣講了般若的四種含義,並進一步教示透過聞思篤行、為他宣說等四種途徑而生起般若智慧的具體行門。
2023 年 1 月 12 日

《聖般若波羅蜜多金剛手大乘經》

佛在王舍城时,应金刚手菩萨所问,宣说藉由诸法无自性、无相、离实有、不可得,以及其他《大般若经》所说十余种空义而修学般若波罗蜜多的道理。就内容而言,应可将本经视为「藉空观而入般若之道」的总纲。
2023 年 1 月 12 日

新春獻禮-佛經有聲書

此次的新春獻禮包含由熱心志工錄制的20部佛經有聲書,這些以現代漢語讀誦的有聲書包含了能平息疫情的《聖入毘舍離城大經》到如何調服內心的《聖堅勝意樂品大乘經》等多部佛經。歡迎華人朋友們下載聆聽。
2023 年 1 月 10 日

《難陀出家經》

难陀是佛陀同父异母的胞弟,受佛陀迫使随其出家後,屡屡思念意中人,佛陀乃以种种方便,开示出家之意义与功德,再以「盲龟与牛轭」及「芥子穿针眼」为喻,昭示人身难得与及时出家的重要性。最後,难陀终於战胜情欲,精进修道,证阿罗汉果。
2023 年 1 月 10 日

《三身讚》

2023 年 1 月 10 日

《摩竭陀賢女經》

摩竭陀賢為給孤獨長者之女,在佛授記下,遠嫁外道掌理之蔗衍城,種下佛法將於此處弘化之因緣。其後,摩竭陀賢女迎請佛陀前往蔗衍城,諸大阿羅漢弟子亦以神變力前往,遂令該地成為佛法弘化之處。佛陀就弟子所問,開示摩竭陀賢女過去世之因緣,亦揭示迦葉佛時代,詰利詰王十種夢境(當時佛是此王之女,名曰金鬘),預示了釋迦牟尼佛教法的發展,包括分裂為十八部派之事。
2023 年 1 月 9 日

《聖三身大乘經》

本經主題在闡釋如來三身(trikāya)。經載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地藏菩薩請問世尊關於「佛身」的問題,世尊乃以「三身」作了回答,而「三身」亦可作為描述佛果位的不同面向。如本經所述,法身(dharmakāya),指諸佛的自性;受用身和變化身,被理解為法身的化現,或者說它們是諸佛事業的化現。受用身(saṃbhogakāya),有時被譯為「報身」,是佛陀在菩薩面前所呈現的顯相;變化身(nirmāṇakāya),有時被譯為「化身」,是任何信解行地凡夫都可以看到的佛陀的形相。總之,佛陀示現各種形相,主要是為了對不同的眾生開示佛法,令其解脫。
2023 年 1 月 9 日

《教誡拔嗟國優填王大乘經》

本經中,佛陀於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了知調伏摩伽陀國頻婆娑羅王的時機已到,便與眷屬以神通飛騰至王宮,並坐於宮門前座位。遂引發了戲劇性的開場——國王從王宮中舉起一塊巨石,擲向佛陀,巨石竟然懸停在半空中,宣說了關於無常的偈頌,從而使國王心生信樂,並引發其與佛陀在王宮門前的一番問答。
2023 年 1 月 7 日

《大迦葉經》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期間,特別前去畢波羅窟,探望身罹重病的長老大迦葉,為其開示療癒之方,亦即宣說具足能得神通、證菩提、趣涅槃等功德的七菩提分法。在世尊說法之後,長老大迦葉隨即病癒。
2022 年 12 月 23 日

《三學經》

戒、定、慧三學是佛教修道的核心內涵,也是佛陀的追隨者們所奉行的圭臬。佛陀遊行講學至毘舍離近郊的娑羅樹林時,主動向比丘大眾宣說「常習戒定慧,能斷貪瞋癡、出離三有」的道理。
2022 年 12 月 22 日

《聖般若波羅蜜多普賢大乘經》

佛世尊在摩竭陀國阿蘭若法菩提場時,應普賢菩薩之問,向會上諸大具足普賢行的大菩薩們解說「資糧道的智慧乃是相似般若,見道以上的智慧才是真正般若」的道理。佛在《大般若經》中曾為帝釋天王廣說有所得的相似般若以及無所得真正般若的意涵,而於本經中,則著重宣說二者在地道階位的界限差別。
2022 年 12 月 22 日

《聖說四法大乘經》

《聖說四法大乘經》是關於「四法」的開示,此處「四法」特指能勝伏已造作、已積集之惡的四個要素:破惡正行、對治正行、還淨力、依止力。按此經所說,若具足這四個要素,則能令惡業果報不能生。這成為大乘理論與實修中一個重要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