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0 月 25 日

圓滿法藏經文導讀講座|海角金輪復東昇

本經透過層遞比較,說明禪定三昧,是為最上,應當受持、修習。一開始,佛在王舍城於三萬比丘、五千菩薩及人天眷屬大眾之中,默然入定,引發眾人疑惑,後來文殊師利法王子請求佛陀出定,阿難遂向佛陀請教「多聞智敏卻仍難成菩提」的原因,以及為何佛於一切契經中,皆盛讚三昧與最上智。應阿難所請,佛陀以引導問答的方式,開示了相關的法義。
2021 年 9 月 29 日

因明學略講(種子譯者培訓課程 歡迎旁聽)

寶僧法師曾長時間在佛教的經院學術傳統以及大學的現代學術傳統中接受訓練,並取得優異的成績。其間法師譯作不斷,特別是在佛教因明量學方面的著作,法師編譯的《因明學入門》成為漢地學人喜愛的教材之一。而法師發表的學術論文曾在知名西方學術期刊及學術年會中得到發表。 歡迎所有對佛教因明、形式邏輯、或藏文學習有興趣的法友們報名參加。
2021 年 9 月 6 日

2021年藏文大藏經譯講同宣講座系列

爲了能讓希望深入新譯佛典的朋友有機會直接聽聞法師或譯者的解說,「圓滿法藏」仿效鳩摩羅什大師往昔譯場的模式,以藏文大藏經譯講同宣系列講座邀請法友報名參加。
2021 年 5 月 30 日

《丹珠爾》講座|《心經》中的甚深見和廣大行

《心經》是《般若經》中最短的一篇,亦是《大般若經》的總結。在佛教大乘教區,無論是藏傳或漢傳(包括日本和韓國),《心經》都是流行最廣的經典。對其講解注釋、諷頌恭敬者,不可勝數。然而,對漢傳佛教而言,我們一直缺乏對印度本土的《心經》注釋傳統的了解和學習。 今保存於藏文大藏經《丹珠爾》中的七部印度注釋,已譯出五部,都是近代新譯。這次由「圓滿法藏.佛典漢譯」新譯出的《遍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之義》,是由十一世紀的印度論師『吉祥大眾』所作。該注釋有三個特點:1,是對全《經》的完整注釋;2,是依唯識見對《心經》的注釋;3,是對甚深見和廣大行的雙軌注釋。據此,讀者可以從這部作品中領略到印度注釋家托言發意的文字注釋功力;又可以領教唯識三相將如何開示空相妙義;更可以從中發現修行次第,為每一個讀者個人安立修行所依之道路。
2021 年 1 月 20 日

腊八節的供養|《聖三歸依大乘經》贊頌影片

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應舍利子尊者的請問,宣說歸依三寶得福無量,唯有如來能知,遠非大興世間供養的福德所能相比之理。與本經內容相近的經文,尚有:佛答阿難提問而說的《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闍那崛多譯)以及《最無比經》(玄奘譯)。
2019 年 7 月 5 日

2020年即將開展的佛典漢譯工作

自從2019年7月「圓滿法藏.佛典漢譯」計劃正式啟動以來, 共獲得來自兩岸、美國以及德國的漢文譯者所提出15項譯經申請。 經過審查委員為期兩個月的審慎評估, 2020年將邀請4位譯者漢譯藏文大藏經中的一部佛經與三部重要的印度論典。
2019 年 6 月 25 日

百年譯經大業正式啟航

中華民族歷來有閱讀經藏的傳統,而尚未收錄於漢文大藏經的經論,也是佛陀的追隨者希冀研讀的。許多學者認為,這些經典與論釋,對佛教文獻的研究也是尤為重要的。然而,譯經的工作著實不易,且精通佛典及藏漢語意的具格譯者,更有如鳳毛麟角般地稀有難得。欽哲基金會秉持著將佛陀智慧普世共享的願力,深切企盼藉由【圓滿法藏.佛典漢譯】計畫(以下簡稱圓滿法藏),誠摯地邀請與我們懷抱同樣願景,並且熟稔藏文佛典漢譯的資深譯者,一同將《甘珠爾》與《丹珠爾》中,尚未漢譯的經論譯成中文。
2019 年 6 月 20 日

圓滿法藏.佛典漢譯計畫

「圓滿法藏.佛典漢譯」是繼「八萬四千.佛典傳譯」成功開展後,宗薩欽哲仁波切發起的另一項譯經計畫,由欽哲基金會負責執行。與「八萬四千.佛典傳譯」不同的是「圓滿法藏.佛典漢譯」目前的工作目標是將所有未譯成漢文的藏文大藏經翻譯成中文,而「八萬四千.佛典傳譯」目前的工作是將藏文大藏經譯成英文。兩項譯經計畫共同的願景是希望完整保存佛陀的教言,以延續佛教聞思修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