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中發現自己—— Sabrina

在圓滿法藏計畫的推廣會議與線上活動,總能見到Sabrina的身影,真誠的娓娓道來,清晰的進行口譯,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是「莊嚴道場」的最佳展現。

在美國上大學期間,因緣際會到印度留學一學期,遇到確吉·尼瑪仁波切前來教授課程,讓她得以深入體驗佛法教義與修行氛圍。「儘管佛學並非我年輕時唯一的興趣,但那個時期的生活,經常感到一切都沒有意義。或許這正是我開始探索佛法的契機,使我逐漸發現佛法的思維方式,幫助我不再迷失於生活的表象。」Sabrina如是說。

完成大學學業後,旋即投入職場,Sabrina回首美國的工作經歷,感到忙碌卻無法滿足的生活,實在令人倦怠;在此同時,她也不斷尋找自己的根本上師。因緣殊勝,眾裡尋他千百度,Sabrina終於找到根本上師佐欽格曼仁波切,再次皈依後,才開啟了藏文學習的契機。

Sabrina說:「我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共同學習藏傳佛法,也逐漸在修行中發現自己。」隨著學習深入,已將佛法視為生命的重要支柱,這一切促使她重新審視生活,最後決定前往尼泊爾的炯耶謝貢德國際佛學院(Rangjung Yeshe Institute)就讀。

忙碌的研究生求學階段,是什麼契機加入圓滿法藏譯者培訓?Sabrina分享過程:「其實好幾年前就想申請,但一直沒有付諸行動。經由根本上師的鼓勵,我和朋友一起申請,就這樣順利加入,目前已在計畫學習一年半。」

肩負在異地求學的調適,繁重的課業加之藏文課程,感到困難或挫折時,該怎麼克服?Sabrina表示,培訓初期壓力非常大,剛開始常常準備不及,甚至懷疑自己學了什麼,但她選擇堅持下去。她說:「我還是選擇不放棄,我覺得堅持是修行中最重要的品質之一,雖然我也會想放棄,但這樣之前的努力就前功盡棄了!」

每天堅持早課,讀誦《龍欽心髓前行》、欽哲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專注於禮拜和經文誦讀,Sabrina在靜心中感受自己的內心狀態——「上師曾指導我與負面情緒交朋友,而非一味抗拒。當情緒低落時,我試著以接納的態度對待這些煩惱,將之視為心靈的一部分。」這個方法讓她在學業與修行之間找到平衡,使她能更加堅定面對生活的挑戰。

今年,Sabrina特別加入呼吸的練習,「禪修讓我的思維更加清晰,心境逐漸平穩,減少內心的煩憂。」藉由調息使她更加專注,增強覺知力,幫助她在日常生活保持清醒與平靜。

佛經翻譯是相對孤獨且專注的工作,如何保有持續的動力與熱情?Sabrina真誠的說:「隨著修行的深入,我開始思考如何以利他的動機去行事。像是每天吃飯時,我會試著以『願所有人都能溫飽』的心態來發願。」這種發心動機,讓生活中的行動不再只是為了自身的滿足,而是轉為他人祈願。

現階段正打算翻譯吉美林巴的一部經典,特別有感「轉心四思維」的教授,Sabrina表示,許多高僧大德強調不斷修持「轉心四思維」,其實就是所有修持的核心,與《普賢上師言教》當中所講的議題相同,比如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而她在日常中更是不斷串習「人生無常」的真理。

思考「無常」,讓Sabrina進而領悟祖師大德所說:「出離心是菩提心的前行。」出離心並非冷漠疏離,而是一種甚深層次的慈悲,能以平和心面對一切,與他人真誠相處。生命的短暫無常,尤其想到父母的離去是必然之事,Sabrina愈發理解出離心的含義,它不僅是對人事的捨離,更是對執著的放下。

對於未來想投入佛經翻譯的人,有什麼建議或鼓勵嗎?Sabrina謙虛的表示,作為一位仍在學習的學員,沒有太多建議可以分享。不過,她真摯表達對計畫的感受,「從我個人經驗來看,無論是執行長、師長或學員,就像經典沒有欺騙性一樣,圓滿法藏是一個真心為大眾服務的組織。」

Sabrina進一步解釋,翻譯經典服務的對象不僅是當代的人,更包含未來世世代代的眾生;「我們是以一種可以延續的方式 ,通過文字與大家交流。不只希望能溫暖當代大眾的心,更期望這些智慧的文字,能觸動未來世代讀者的心靈,這就是我所理解圓滿法藏的宗旨。」

修行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 Sabrina在成佛之道認真學修,發心利他,與人真心的交流。「在修行之路上,我時常感到經典的真誠與力量,這種感悟推動著我繼續學習,翻譯佛典。」Sabrina說,計畫老師們的願心堅固而穩定,激勵著她保持純真的心願,致力於文字傳譯佛法智慧的使命,更期待這份善願,能夠利益現在、未來的一切有情。